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1+1>2”的医界联姻


——信阳市中医院改革特别报道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能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本报记者 李浩 见习记者 江玉坤

暖阳驱散寒意,清风吹开薄雾。有什么能比冬日暖阳更“暖”?

或许是这条好消息:12月28日,信阳市中医院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合并重组,成立全新的信阳市中医院。双方“牵手”意在实现“1+1>2”。

作为信阳有影响力的三级医院,两所医院为什么还要组“CP”?“联姻”能带来什么?

合并与重组:“跳起来摘桃子”

这,是晨起号音的序曲。信阳市中医院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合并重组,是要探索出属于信阳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独有“Style”。

这样的改革“Style”充满“野心”——合并重组后,用3至5年的时间,将其打造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助力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对于任意一个城市来讲,两所三级医院的合并都不寻常,这意味着区域原有的医疗版图被重塑。但站在更为宏观的视野看,不能永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跳起来摘桃子”,才能浴火重生。

从宏观的视野看,这是符合信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改革规律的重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当下,面对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医药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信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道地中药材资源,其中,息半夏、猫爪草、商天麻等均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但在医疗卫生领域,信阳还没有一所三级甲等水平的市级中医院。

以改革之力为信阳中医药发展赋能增效,才能为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从微观的角度看,这是立足当下信阳医疗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组。

“此次由市委、市政府主导的改革,是在分析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发展形势后作出的审慎决策。信阳作为革命老区,实现‘两个更好’,需要卫生健康事业做好支撑,建立与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高质量、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谈及合并重组的初衷,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合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书动说,“市中医院的改革,是信阳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一次突破性尝试,也是加快推进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从供给侧看,市中心城区现拥有综合医院6家,功能区分不明显,科室设置雷同,资源相对过剩,市级医疗资源重复建设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

市中医院作为三级中医综合医院,康复科等特色科室得到广大群众普遍认可,但是囿于老城区的空间限制,学科亚专业分化无法开展,大型医疗设备无场地安置,发展受限。

从需求侧看,随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慢性病患者增多,老年护理、心理健康和医养结合等需求快速增加,中医药康复诊疗“一床难求”,市中医院做大做强,迫在眉睫。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作为1962年就已经建院的三级综合医院,总体特色与优势突出,拥有皮肤性病科、神经内科、口腔科等一批特色专科,在医院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高度互补性,使两家医院的合并重组畅通无阻。

从多维度全面考量,这是服务于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的重组。

信阳要建设美好生活目的地,医疗不能拖后腿。信阳户籍人口913万、常住人口623万,需要卫生健康事业做好支撑。

市委、市政府着眼实现“两个更好”和着力品质生活引领的现实需要,提出打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补齐发展短板。此次政府主导的两家医院合并重组,能够为医院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城市发展需要、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医院摆脱自身发展困境的需要,共同形成整合的原动力。有了原动力作基础,再加上政策支持,才能实现整合的最终目标。信阳正迈出第一步。

机遇与前景:要联姻也要联心

两所医院的合并重组迈出坚实的改革步伐,同时也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如何走好下一步”的困惑。

作为独立的法人组织,医疗机构间的合并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顶层推动,又需要各职能部门协同,更需要相关医疗机构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发展方向。

“谋定而后动,明确顶层设计,不打无准备之仗,真正实现‘1+1>2’的整合效应。”合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朱云说。

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改革方案,并成立专班小组负责改革工作,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要按照“大专科、小综合”方向运营发展,建设“中医有特色,专科有优势,中西医并重,有综合实力有竞争力”的中医医院,把“C位”留给中医药。

市中医院党总支书记曾宪国表示:“推进中医药医疗资源扩容增效的发展思路,更能优化空间布局和学科结构。”

在国家“引导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政策指导下,多院区发展成为大型公立医院的普遍选择。相比新建院区,对存量资源进行整合与盘活,不失为一种更为高效、便捷的方式。

此次改革重组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将保留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名称,继续发挥服务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教育发展的职能,在保留一部分综合性医疗业务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皮肤性病科等特色专科,布局建设中医骨科、内科等专科,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市中医院解放路院区以传统中医药服务为主,突出康复、中医治未病优势;市中医院高新院区则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和中药延伸服务。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我市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就医不再舍近求远,花小钱看大病也不再是奢望。

当然,联姻,最怕只停留在纸上,关键在于要真正联心。

就像水与乙醇可以很好地融合,水与油却不能。要融合,而不仅仅是整合,才是共生发展之道。

融合发展的难题是文化、管理、信息的融合。每家医院都是一个集体,有数十年发展积淀的独特文化。在诊疗方式、对待患者的方式、团队管理等细节问题上,融合发展还要进行一定的探索。

如何融?市中医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徐明认为,关键有两点:一为聚势能,二为用巧劲。

“一个‘改’字既有千钧之力,也有千头万绪,重点是找准方向、稳住节奏,矢志不渝地推进。”徐明说,“此次改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方位加强协同联动,凝聚了势能;科学制定多院区运营方案,高效统筹科室布局和人员配备,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凝聚巧劲,定能为发展赋能增效。”

“以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指导,我们会更容易实现目标的一致和意见的统一。改革爬坡过坎需要智慧,相信我们始终冲锋在前。”合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苏玉成对此次改革颇有信心。

“我们对未来发展有着很高的预期。”曾宪国表示,“信心来源于我们现有的发展态势。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定位,我们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发展与目标: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一个来源于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特殊案例——

不久前,一位77岁的脑血栓患者接受了取栓手术,但术后不幸遭遇呼吸衰竭,不得不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并长期佩戴呼吸机。郑州九院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积极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管理出入量的基础上,特别给予了中药汤剂“益气温阳宣痹汤合真武汤”加减。奇迹出现了,中医特色疗法助力七旬脑血栓患者成功脱机。

新时代,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百姓对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就要求,医疗卫生服务加速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各个点串联起来。

“此次合并重组,为加快中西医结合、提供连续医疗服务、提升医院综合能力创造了更好条件。”苏玉成表示,“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规范有效的连续医疗服务,仅靠单体医疗机构单个科室很难完成,这时就需要分工协作、联合供给服务。”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拥有皮肤性病科、骨科、急诊医学科、神经内科、口腔科等西医特色专科,其中皮肤性病科作为信阳市皮肤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在豫南周边县市有一定的影响力。

市中医院拥有妇产科、骨伤科、儿科、康复科、脑病科等中医特色专科,自主研发生产13种院内中药特色制剂,已有6种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深受群众欢迎。

“合并重组之后的新医院,更能满足群众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需求。”苏玉成说,“接受中西医结合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加强自我能力建设,因时因势、持续深化,当改、必改之处深入改,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光明路径。”

两家医院的合并是量变,提升才是质变。

“兄弟医院的发展势头很强劲,我们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既要巩固当前优势,又要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曾宪国告诉记者,“我们要做中医药医学高峰的攀登者,让人民群众就医更有‘医’靠。”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在改革的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从市委市政府到具体相关职能部门,从各公立医院到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正倾注智慧、挥洒汗水,为护佑老区人民生命健康而努力奋斗!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