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旅时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小树叶雕出大千世界


□本报记者 马保群

一片小小的树叶,春生秋落,平凡如沙,似乎留不下一点“奇迹”。没想到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小树叶,经“千锤百炼”后“脱胎换骨”,摇身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而改变这一切的正是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主理人李昊。

黝黑的皮肤、浓密的胡须、憨厚的笑容,这是记者初见李昊的印象。可是,就是这朴实无华的硬汉子,凭借着一股韧劲和执着,用匠心和巧手雕刻出逼真的人像、灵动的游龙、安详的佛像等大千世界各种事物的美态,在片片树叶上成就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山西晋祠是叶雕的起源地。”李昊受家庭熏陶,从小对绘画很感兴趣。一次机缘,李昊在山西晋祠接触到叶雕,感受到叶雕的神奇魅力,对这种艺术着了迷,随后便开始收集各种书籍资料,尝试创作叶雕,潜心追寻“叶雕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李昊,深知工艺技巧对叶雕作品的重要性,想方设法拜师求艺,虚心请教,反复钻研,技艺日渐精进,从“小白”变成“大拿”。然而,李昊并不拘泥于传统技法,不断加以创新,拓宽创作载体,尝试在梧桐叶、玉兰叶、桂花叶、枫叶等更多树叶上创作,并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给树叶染色,丰富叶雕色彩,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叶雕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往往需要经过筛选、浸泡、蒸煮、熨烫、锤压、雕刻、装裱等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李昊把树叶视为珍宝,认真构图,精雕细琢,在力求好看精细的同时,还要求自己的叶雕作品都要有故事,给人以启示。同时,李昊对传授叶雕技艺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真正热爱叶雕的人,他才肯教。李昊时常告诫学生,学好叶雕技巧一定要做到“会、通、精、化”,认真学习,融会贯通,精益求精,在转化创新中将叶雕技艺发扬光大。

“小树叶大文章,我会一直做下去,尽自己所能传承、推广叶雕技艺,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喜欢叶雕,让这种传承千年的古老艺术焕发新光彩。”李昊笑着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