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朱美惠 秦怡欣)近日,淮滨县科技部门组织技术专家到台头、邓湾等乡镇,查看小麦、红薯种苗苗情和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同时了解种植大户和种植合作社需求,为种植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在台头乡稻茬免耕带旋播种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今年新引进的信麦163、扬麦46、扬麦27等十几个新品种长势良好,没有旺苗及缺苗断垄现象。科技专家建议基地负责人趁晴好天气、地温稳定在5度以上及时开展化学除草。
在邓湾乡小集村的红薯育苗种植基地里,一株株嫩绿的红薯苗长势良好,绿意盎然。基地负责人唐增介绍:“目前,基地建有红薯种苗繁育温室大棚200多座,引进繁育近20种市场畅销的优质高产红薯种苗。应对红薯病毒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脱毒苗。在同样的条件下,脱毒红薯苗的亩产量比未脱毒的可增产30%~40%。除了产量增加之外,还规避了病毒的侵扰,红薯的质量也会提高,从而实现量质齐升。”
通过实地查看,发现部分红薯存在虫害情况,科技专家指出,红薯产区常年连作不倒茬,极易造成红薯黑斑病、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病害,使红薯产量、质量、价格均会受损。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推广更替轮作、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综合精准防控、遥感数字化监测、全程机械化作业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构建红薯生产技术体系,使良种、良法、良艺相配套;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应用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等优势技术,加强科技指导和实地培训。种薯种苗是红薯产业发展的基础,需要科技部门、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等多方合作。
“下一步,淮滨县科技部门将继续与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联系,主动为种植大户和种植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让技术推广之路更畅通,进一步降低技术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把种植业做大做强、品牌做好做优。”淮滨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