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委党校基层治理研究中心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新篇章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社会治理制度的改革要求。
一、注重借鉴,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治理智慧,做好学习领悟
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枫桥经验”发源于浙江,也发展于浙江。浙江省县级“矛调中心”的基层治理实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基层治理的典范。浙江省县级“矛调中心”具有如下鲜明特征:
一是系统集成解纷资源。由党委部门牵头,行政力量入驻,同时吸纳专业调解组织、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社会帮扶等社会力量入驻,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行业调解各种调解力量深度融合,有机衔接。
二是再造流程,闭环运作。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一窗受理”,无差别受理群众提出的各类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对问题识别分类后派单分流,简单纠纷“分科诊断”,根据诉求有效匹配接访窗口,力争当场办结;复杂疑难问题“全科会诊”,由中心的综合办公室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办理、集中攻关,并安排专业性调解力量参与矛盾化解,产生解纷的“化学反应”。根据调解结果,启动诉调对接机制或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最后,开展群众回访,形成运行工作机制闭环。
三是强化执纪问责,提供坚强保障。运作流程的关键在于保障综合办公室有足够的协调能力,同时由纪委监委、检察院派驻人员全程监督,强化执纪问责,对履职不力、推诿扯皮尤其是漠视群众合理诉求的部门进行问责。
二、问题入手,善于把握背景条件深刻变化,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基层治理,要善于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基层背景条件的深刻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需求呈现多样性。人们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对诸如食品安全、健康、医疗、人居环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更高水平的物质、精神需求日益增多、日益强烈。人们不仅强烈关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还热切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多。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呈现多样性。在城市,社区不同结构的居民混居成为常态,原住民和新市民之间,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爱好甚至不同收入人群之间,异质化显著,人们间的利益、意见、目标、价值观等不同,导致调处难度加大。
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基层矛盾呈现多样性。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矛盾呈现出主体多元、类型多样、诉求复杂、动态多变等新特征,社区的内在矛盾、社区居民的内部矛盾,人们广泛参与社会生产生活引发的各种矛盾,个人、企业、政府、党组织、新经济社会组织等之间产生的各种矛盾,共生伴生,相互交织。
三、理念引领,科学推进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做优系统集成
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治理主体上,要整合行政、司法、社会力量等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五老”、社区党务工作者等群体,加强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衔接联动,凝聚治理合力。
在治理方式上,要涵盖强制与协商、政治与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针对特定领域纠纷(如农民工工资拖欠等),优先采用行政手段解决;而对于非特定领域纠纷(如婚姻家庭纠纷等),则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现纠纷的多元化解。
在治理过程上,坚持“信访打头、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原则,树立分层过滤、递进解纷的理念,全链条一揽子解决问题。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推进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协同贯通、资源共享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在治理手段上,积极探索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与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数据共享与部门协同,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治理。具体而言,线上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一码解纷”,线下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一站解纷”,整合多元功能,形成统一治理中心,促进信访、矛盾调处、社会治理及风险研判的一体化运作。
四、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有效路径,做实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的政治基础。从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搭建平台、配备人员、科技赋能入手,将党的领导覆盖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构筑以党组织为主体的县、乡、村、网格四级调解体系,坚持预防在前、调节优先,确保基层矛盾“发现得早、控制得好、化解得了”。以党组织为纽带,有机联结各类治理主体,搭建议事平台,通过“红色小院”“板凳会”“党员联户”、村民议事会等多种形式,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回应现实需求,鼓励多方参与,实现精准化服务、多元化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做好精准化治理和精细化服务,探索总结不同类型纠纷化解的经验做法。推进法治力量下沉,整合网格员、人民调解员、行业协会和专家调解力量、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社区民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调解资源,加强信息共享、联动联调,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
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综合配套制度,出台工作规程。建立网格员、调解员培训、监督、考核激励制度、联动联调制度;建立无争议事实记载制度;建立完善纠纷预警和分析研判机制,制定不同时期、场合事态发展的应急处置预案,坚持日常排查、集中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建立跟踪回访机制、督查问效机制,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组织“回头看”,并联系实际,修正基层治理措施,形成化解工作闭环。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持续推进网格管理数字化建设,构建事件“收集—分办—处置—反馈”全流程管理闭环,加强各类风险隐患动态监测、研判分析,提升处理矛盾纠纷时的风险预警、指挥调度、闭环处置能力。利用在线调解小程序等平台实现在线受理、在线调解、司法确认、跟踪反馈,提高调解效率和服务质量,极大激发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
(课题组:黄永林 王瑞 郑乃红 易丽娅 李翔宇 刘惠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