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垚 吉宁
“在诸侯纷争、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楚国北进东扩的军事要塞,城阳城扼守着楚国的北疆,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下面请随我一起去探寻……”近日,在平桥区城阳城遗址博物馆楚都城阳展厅,讲解员黎静正带领着一队来自郑州的游客穿梭于馆藏文物之间,将城阳城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城阳城遗址博物馆是河南省第一家以楚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象征主人身份的九鼎八簋、工艺精美又独具匠心的车軎……一件件文物呈现在游客眼前,伴着耳畔的细致解说,大家仿佛置身历史长河,回溯曾经的灿烂文明。
“讲得真好!脚下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是我们的根,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周先生跟随解说走完了全部展馆,又返回漆木案前细细观赏。
黎静依然记得,初到博物馆时内心的震撼。“去年7月,我开始为游客讲解。起初,我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随着学习培训和不断积累,城阳城蕴含的楚文化令我着迷。我逐渐意识到,文物不仅仅是静态的展品,而是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而我也不只是一名解说员,而是文化传播的一分子。”这份敬畏转化为了对工作的热爱,让游客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城阳城的独特价值,成为黎静的“执念”。为此,她不断刷新自己的技能,翻阅书籍、研究文物、向考古专家请教,力争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文物故事“活”起来。
“针对游客的年龄、兴趣、阅历,我们准备了3个不同版本的解说词,希望能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常用的一个版本,讲解下来在40分钟左右。”对于已经在城阳城工作5年的刘小英来说,最具挑战的就是碰上“好奇宝宝”。她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记下游客的提问,空闲时详细查阅资料,补充专业知识。
除了讲解,刘小英还主动请缨,参与了仓库管理、展陈等工作。工作之余,她花了近3个月时间将仓库文物按照编号拍照、整理,让在馆文物和文物形态一目了然,筑牢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基础。而这一切都是她自发去做的。
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历史使命感”是刘小英的坚持所在,也是城阳城遗址博物馆人的初心。近年来,城阳城遗址博物馆借助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在做好文物保护、收藏、展示的同时,倾力打造游客交流、学习、互动平台。“通过专题展览、历史讲座、数字体验厅建设、学生研学、手工文创等多种方式,我们积极探索文化传播的多样化途径,充分激活文物信息,整合文物资源,讲好文物故事,丰富文化供给,接力一场又一场传承与创新的‘双向奔赴’。”城阳城遗址博物馆馆长王兴山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