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气象科技绘就农业生产壮美画卷


□庄若南 丁媛媛 李雨农

12月4日,带着冷意的冬雨落在麦田里,好像给正在生长的麦苗加油。罗山县子路问津合作社理事长陈贵权从手机上看自家麦田的照片高兴地说:“看我这麦子长得多好!”照片上,蒙蒙细雨的天气,麦田里一片绿油油,给冬日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就在前不久,还有农户因为播下的麦子出苗不好,期盼着老天给场雨。

12月2日,浉河区、平桥区气象部门发布了人工增雨作业公告,拟于12月3日至4日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在这初冬时节,一场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在悄然上演。市气象局的科技工作者们以科技为笔、以责任为墨,精心勾勒出一幅护航农业生产的壮美画卷,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秋季,受“华西秋雨”影响,我市小麦播期普遍拉长,苗情类型复杂,阴雨连绵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挑战。

今年9月初,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科研人员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水稻收割情况,同时紧密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结果,会商研判秋种期间的降水状况。

高级工程师温涛在研判会上提醒:“目前来看,秋季连阴雨的可能性不大,但降水持续偏少,我们还要关注土壤缺墒对秋种可能产生的影响。”

据统计,9月15日至10月15日,信阳市降水持续偏少,平均降水量26.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3.3%,大部分地区土壤出现轻到中度干旱,局部重旱。

10月15日,平桥区明港镇的种田大户肖万秋焦急地打来电话:“您好,请问什么时候下雨啊?地里太干了,现在正是种油菜的关键时候。”

面对农户的期盼,市农试站工程师李雨农耐心回应:“我们今天去旱情较重的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一旦条件允许,我们将立即启动人工增雨作业。”

10月17日,市气象局组织全市各县区气象局人工增雨作业人员迅速行动,抓住有利时机,成功发射了一枚枚人工增雨火箭弹。本次人工增雨在全市各县区布设7个作业点,共出动作业火箭架5套,作业人员25人。

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信阳西部和南部的旱情得到了明显缓解,土壤墒情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4年,全市各地均于小麦适播期内顺利完成年度计划播种面积。

11月15日,市气象局和各县区气象局及时发布天气报告指出,11月16日至18日,全市有大风强降温天气,提醒设施农业做好加固工作;11月22日发布重要天气报告指出,11月24日至27日,全市有降水及大风强降温过程,针对两次大风降温过程,市农试站的科技工作者们及时提醒农户做好小麦、油菜冬前管理,设施农业、露地蔬菜做好低温大风防范,气象服务得到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从金秋到初冬,信阳市的气象科技工作者们始终坚守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每周二、周五发布《信阳市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在出现影响性较大的天气现象时逐日加密制作发布,共发布26期,面对立冬以来的两次降温降水过程,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和农户做好防范并提出应对措施。他们以实际行动弘扬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信阳市的农业生产注入了气象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