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黎明
新县是涉军维权“信阳模式”的发源地。“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传奇故事在新县广为流传,成为当年新县人民誓死拥护红军的生动写照。新县也连续多年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誉称号,有着优良的拥军优属革命传统。
近年来,新县人民法院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工作措施,持续擦亮老区涉军维权品牌。作为涉军维权专门法庭,浒湾人民法庭坚持落实、深化涉军维权“十项工作机制”,主动融入“双拥”工作大局,切实维护军队、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该庭被新县县委、县政府评为“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单位”,庭长张刚多次获得全市法院“办案之星”“调解之星”荣誉称号。
“今年5月,我们公司因与一建筑公司存在债务纠纷诉至浒湾人民法庭,张法官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涉军维权’绿色通道,当月对方将25万余万元欠款打来,有效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12月2日,在信阳雯捷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这家由退役军人返乡创业成立的公司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廖雨桐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法庭办公室内,悬挂着雯捷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送来的锦旗,“用心用情用法办案”是他们对浒湾人民法庭的真诚“点赞”。
浒湾人民法庭辖浒湾乡、八里畈镇、沙窝镇3个乡镇,辖区总人口8.2万人。该庭充分发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优势,立足“马锡五审判方式传承地、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地和诉源治理前沿地”的定位,逐步构建起“以法庭为主阵地、以专项治理为抓手、以法治宣传为辐射”的司法服务格局。
为了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浒湾人民法庭坚持深化诉内维权,始终秉持“军人军属优先”原则,对涉军维权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切实地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维护;坚持拓展诉外服务,完善“1+N”诉调衔接机制,主动探索实践涉军案件诉前、诉中、诉后相结合的全过程调解服务,非诉化解涉军矛盾纠纷;坚持加强双拥共建,定期举办“送法进军营”活动,发放涉军维权联系卡,邀请军人军属到法庭参观学习,广泛宣传拥军爱军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与社会和谐发展。
截至目前,浒湾人民法庭共受理涉军案件4件,均已审结。同时,推动16起涉军纠纷成功化解在诉前。
人大代表看法庭:
浒湾人民法庭主动作为,通过定期开展诉讼引导、诉前调解、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工作,有效推动了纠纷实质性化解,切实做到了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解决问题,实现了矛盾化早、化小、就地化解的良好效果。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希望法庭进一步优化司法服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为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做出更多贡献。
浒湾乡人大代表 余义发
记者手记
涉军维权无小事
□段黎明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军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
浒湾人民法庭始终把涉军维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多措并举畅通涉军维权诉讼渠道,让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在贴心、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在办案中,浒湾人民法庭坚持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专设“立审执”一体化“涉军维权绿色通道”,畅通退役军人维权路,跑出司法拥军“加速度”。
浒湾人民法庭坚持能动履职,用心用情用法做好部队和官兵后顾之忧,促进军地和谐稳定,提高备战打仗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老区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