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日前,我市公布了4起制止食品浪费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值得欣慰的是,在市县有关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后,几家餐饮店在复查时,均已按要求整改到位。这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引导建立节约粮食长效机制的精神相契合。
法律的生命在于施行,机制的作用体现在执行。以法治为引导,以机制为牵引,在老区营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从你我做起”的氛围,十分必要。
从宏观层面来说,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食物全链条损失浪费率超过食物供应数量的1/3,而我国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数据基础薄弱,统计调查评估制度不完善,特别是餐饮消费环节中商务宴请、红白喜事等浪费严重,大吃大喝、过量点餐等不良风气仍然存在。从信阳实际看,老区人民朴实真诚,素有热情待客之风俗,常以菜肴的丰盛来显待客之情,觉得餐后有余,主人才有面子。殊不知,这与当下厉行节约的需要和要求相悖。
回应社会关切,践行“国之大者”,以法治方式守护“舌尖文明”,信阳早有行动。
2022年5月20日,为在我市将“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从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规范,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作出了《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
《决定》有力度,有温度,接地气。其明确规定了公务活动中执行公务用餐规定;规定了市、县(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要求餐饮行业协会将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纳入行业评优指标体系;针对“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年终岁尾返乡聚餐频繁”等情况,规定了每年1月为全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宣传月……“小切口”立法,织密了预防和制止“舌尖上的浪费”责任网,进一步推动老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节约粮食和反食品浪费的重要精神。
增产也要节约,节约方保增产。近年来,我市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方面,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定了《信阳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近期工作要点》,对各方作出规定;另一方面,推动生产节约,持续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农业服务,推行绿色储粮示范项目,促进粮食提质减损。2023年调查显示,全市随机抽查129家粮库,综合损失率0.03%,较上一年下降0.06个百分点,节约粮食51172吨。
抓行业,更要抓行风。我市制止餐饮浪费,将餐饮浪费治理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考评内容,并积极组织开展“信阳市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暨质量月”主题广场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反对浪费、厉行节约”良好氛围。
机关带头,风成于行。今年以来,我市召开全市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座谈会,传达贯彻省级相关精神,并研讨我市先进经验和存在问题,将“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在“机关的餐桌上”,落实在领导干部的一餐一食中,以刚性约束、严格执行、有力监督、严厉机制,确保机关在厉行节约上走在前、作表率。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抓常抓长,老区厉行节约,仍然在路上。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