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陕西洛南县庾家河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根据花山寨会议关于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和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研究决定在鄂豫陕边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9日,红二十五军一举攻克陕西镇安县城,发布了《中国工农红二十五军为占领镇安县告群众书》,号召工农劳苦群众团结起来,捉拿反动首领,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生产,建立自己的革命政府。坚持在鄂陕边界的鄂陕游击师立即与红军主力取得联系,红二十五军根据省委委员陈先瑞提供的情况,马上把红军主力拉出镇安县城,抵达以东、以南的山阳、那西、洵阳交界,转入发动群众。1月底,红二十五军已在那西、洵阳、镇安、山阳等4县边界地区开创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底至2月上旬,红二十五军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取得了袁家沟口、凤凰嘴等多场战斗的胜利,并在红岩寺和袁家沟口等地,建立了第三、第四路游击师,乘胜在蓝田、商县、山阳、镇安、柞水5县边区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创了第二块革命根据地。 1935年2月下旬,红二十五军从郎西出发,接应红四方面军南下汉中,途中连克宁陕、佛坪两座县城,歼灭守城的保安队,于3月8日进至华阳镇。3月10日,红二十五军在华阳镇东南之石塔寺设伏,击溃警备第二旅5个营,歼其600余人,缴枪500余支。战斗结束后,在华阳地区7个乡建立了革命政权,开创了第三块革命根据地。
(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