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接着,红二十五军进入豫陕边的洛南、商县、商南、卢氏4县边界地区,大力进行开辟根据地的工作。这一时期,红二十五军先后在孙家山、北宽坪、桃坪、峦庄、庾家河、留仙坪、灰池子、七盘磨、刘家花屋、梨园岔、腰庄等地建立了一批区、乡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地方武装,创建了第四块革命根据地。
1935年4月9日九间房战斗后,附近的鄂陕和豫陕几块根据地已连成一片。红二十五军以袁家沟口、红岩寺为中心,建立了中共五星县委和两个区工委,并健全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成立基层农民协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分配土地,进行优待红军家属工作,开办地方干部训练班。同时,还在这里建立了后方机关、医院和物资基地。
到1935年5月初,红二十五军主力发展到3700多人,地方游击师、抗捐军发展到2000多人,根据地人口近50万,耕地面积90多万亩,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已初步建成。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杨长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