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涛 文/图
田铺大塆,各地游客络绎不绝,针绣鞋垫等文创产品销量剧增;大别山露营公园,小朋友们乐享周末,游乐设施深受欢迎;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红色研学游火热,革命文物引来众人品读……秋日至红城,没有萧瑟感,文化和旅游事业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一项来自新县文广旅体局的数据显示,1月至9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228.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9.2%。近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树牢“旅游兴县、旅游富民”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探索出一条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县路径。
全域思维统揽发展
把旅游融入所有政策、融入全县工作,坚持用全域思维统揽旅游发展,构建资源全利用、行业全联动、生态全覆盖、文化全渗透、产业全链接的大旅游发展格局。这,是新县发展文化与旅游事业的理念。
按照“一镇一主题,一湾一特色”目标定位,新县实施“1235”交旅融合示范工程,打造“红色传承”“生态康养”“大别原乡”3条精品线路,推动G230、G106、S338等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建成S205旅游环线,精心打造“大别山(新县)1号旅游公路”,开通“九镇十八湾”旅游公交,实现“处处是美景、路路能畅通、全域皆可游”。
与美丽乡村建设、百城提质工程等同步推进的,还有“厕所革命”与“畅游新县智慧平台”。推进“厕所革命”,新县建成现代化旅游公厕738座,被表彰为全省厕所革命先进单位;搭建“畅游新县”智慧平台,新县实现重点景区免费WIFI、5G网络、分时预约、语音讲解全覆盖,建成功能完备的游客中心、旅游驿站和生态停车场,打造统一规范的旅游标识系统。
提升文旅文创品质
10月下旬进入西河湾,明末清初的古民居透出岁月沧桑,千年古树诉说悠悠往事,潺潺流水、袅袅炊烟、青砖黛瓦,一切都显得恬静惬意。
建成竹海、青年潭、粮油文化博物馆等景观景点,引进乡村茶餐厅、“古枫杨”咖啡室、国际青年旅馆等特色场馆,完成张氏宗祠等豫南古民居保护性修缮……从一个破败的古村落到“画里乡村,梦里老家”,西河湾引得八方游客驻足,带动农家乐、民宿旅馆等产业发展,让老区人民赞不绝口。
西河湾的“蝶变”,是新县文旅文创提品质的一个缩影。
红色文化引领,新县以弘扬大别山精神为主线,实施大别山(新县)“百村传承·百村振兴”行动,大力发展红色游、研学游;创意文化赋能,新县打造创客空间、开发文创产品、研发特色美食,设计创意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340种,培育电商、物流企业132家,创成全市首家“中国淘宝村”。
与此同时,新县实施“非遗点亮计划”,打造村史馆、乡村剧场、乡村美术馆、农耕文化馆、民俗博物馆30多处,建成非遗传习馆、非遗扶贫工坊、非遗研学基地11处,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民宿”“非遗进研学”“非遗购物节”“非遗直播带货”等特色活动1200余场,“九铺十八坊”非遗文化与“九镇十八湾”旅游品牌相映生辉,有力助推了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
深化融合拓展业态
今年3月31日,羚锐制药2024新县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名职业马拉松选手和运动爱好者们,共同穿越新集门广场、“红旗飘飘”主题雕塑等标志性景点,在挑战自我的同时,享受红城独特的人文魅力和美景美食。
厚重的历史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是新县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新县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多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打造红城半马等自主IP体育赛事,提升新县知名度和美誉度。
依托传统文化资源禀赋,打造出《梦回西河》《千年神留桥》等一批与古色田园相得益彰的演出剧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培育水塝院子、西河恋歌等各类精品民宿131家;打造以教育培训为核心的研学游、以健康养生为核心的生态游,以田园休闲为核心的乡村游;引进摄影基地、观鸟基地、赏花基地、古树公园、漂流度假区等新兴景点……近年来,在新县,“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养老”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叫响了“大别红营”“乡村旅游文化节”等知名文旅品牌。
“我们将坚持以‘文旅文创融合’‘交旅文创出彩’等省市县战略部署为统揽,把文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一号工程’,围绕文旅要素,不断从供给侧着力,培育打造推得出、叫得响的文旅IP。”新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该县将不断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全力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品质,助力老区文旅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两个更好”绚丽新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