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搭建救治“高速路”


□本报记者 袁野

通 讯 员 刘锐 王臣

日前,一场与死神的“抢跑”紧张上演。

来自新县沙窝镇罗汉村的杨先生胸痛难忍,他的心电图等检查资料通过远程会诊方式呈现在大屏幕上。一边是沙窝镇卫生院,一边是新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这相连的两端共同关注着同一条生命。

“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梗,立即安排转诊。让我们的导管室做好急救准备,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治疗。”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许朝晖接连发出指令。

救护车呼啸而过,半小时左右,患者杨先生从沙窝镇卫生院抵达新县人民医院。经过及时有效的救治,杨先生胸痛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当时家里人都害怕极了,担心我挺不过去。现在想来,是县医院和镇医院齐心协力,救了我一命。”昨日,还在康复期的杨先生心有余悸又满怀感激地说。

“这次急诊,信息化医共体起了关键作用。如果没有县医院心电图室为急救提供准确判断,给患者争取充足的治疗时间,很难想象这名患者会面临什么后果。”许朝晖说。

“信息化医共体不仅关键时刻能救命,平常还能替患者省钱。”采访过程中,新县千斤乡卫生院院长程显强告诉记者,千斤乡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余公里,当地群众就医首选的还是乡卫生院。

“近日,一名姓占的患者因为胸腹部疼痛来到我们医院,我初步判断为急性胃肠炎。在接诊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口唇发绀,可能有心血管病变,于是立刻用心电图终端机采集了十二导联心电图,直接传到县医院心电图科室,县医院的专家为他排除了患有心脏疾病的可能。”千斤乡卫生院医生邵传志向记者讲述了他几天前接诊的一个病例。

“以前,我们乡镇卫生院遇到大病只能写转诊单,现在可以通过远程诊疗为患者解决问题。县医院医生不仅常到乡镇医院来坐诊,也会手把手教新医生。”邵传志称赞,“基层诊疗能力实实在在得到了提高。”

随着信息化医共体建设的日益完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疗服务。“去城里看趟病,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现在,我们的患者不仅能线上享受到县级医疗资源,还有县医院的专家来我院坐诊,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也分期分批去县医院学习,这些举措大大便利了老百姓。”程显强表示。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新县信息化医共体发展的路径逐渐清晰。近年来,新县通过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心电图、化验、影像等平台就诊信息共享,远程会诊为医生的诊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为患者就诊和医生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也让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实惠。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在医疗方面为群众绘出了一条获得感满满的发展曲线。

“当前,医疗信息化已经渗透新县各级医疗机构,实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让病人急重病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准确的病情诊断,也为基层与县直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卫生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新县医疗卫生机构注智赋能,为人民群众看病诊疗‘医’路畅通保驾护航。”新县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国鹏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