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画家”李志德的幸福人生


□本报记者 马童

说李志德是“画家”,其实不如说他是画匠。因为几十年来,画画对他来说,其实就是在干活儿。

今年63岁的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村民李志德,闲下来的日子,总怀念前些年画画的时光,有时还会忍不住随便找些颜料和画纸画上几笔。

“我年轻的时候学木匠,刚开始师傅总让我在木器上画画。后来看我画得好,就让我一直画下去了。”8月27日,李志德对记者说,“也就是画一些山水花鸟,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简单的样子。”

李志德在木器的装饰部位画上山水花鸟,外面再刷几层清漆,造型便显得生动起来。画得多了,开始有人请他在纸上画,装裱后挂在家里。

李志德知道自己的本事。按他的说法,画画和做木工一样,哪件家具什么造型,他心里有数。除了整天在木器上画的那些内容,他能画的东西并不多。

“在一些家具的装饰部位画画,内容都很简单。因为画得多,所以就很熟练。我自己也觉得画得挺好的。”李志德说,“要是画别的内容,说实话不练习一段时间还真画不了,除非拿来一幅画儿,我对照着画。”

李志德虽然画不了丰富的画面,但是基本功还是有的。拿来一幅画,他轻易就能临摹得有模有样,这足以让他成为村里人眼中的“画家”。

“20世纪90年代末期吧,木工基本由机器替代了。”李志德说,“工厂里出来的家具,从雕花到装饰画都比人工做得精致。慢慢地,这些活儿轮不到我们这些人干了。”

作为农民,李志德只能选择继续种田,然而画画的活儿并没有少下来。他说:“先是村里在各个路口和一些外墙上做宣传,让我去画画,后来外面的人都来找我做这些活儿。”

因为是画宣传招贴,李志德不能再画一器一物等简单内容。有时要画满一面墙,这需要他做深入的构思。

“先是临摹,再是考虑好场景后,把一器一物的内容加进去。”李志德说,“我都是在纸上打草稿,让人看合理不合理,再作调整,最后画到墙上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李志德的活儿最终越来越少。因为很多户外宣传招贴基本由电脑喷绘替代人工了。2017年,他干脆带上老伴儿到儿子工作的上海当保安。

和许多到城市和儿女一起生活的老人一样,李志德忘不了村里的一草一木,也放不下他的画画。

2023年年底,李志德独自一人回到老家。

“在家就是种田,偶尔为村里画些宣传画。”李志德说,“没事儿的时候在村里转转,我觉得生活挺幸福的。”

行走在弯柳树村,记者看到不少李志德画的宣传画。村妇女主任王敏对记者说:“他画得可好了,家里也收拾得干净利落,村里数他最讲究。”

在李志德家,记者看到他的画材,素描纸、水粉和油画颜料……仍然和他几十年前画画的画材一样简单。

“我虽然老了,但画画却无止境,我还会坚持画下去……”李志德说,“因为画画,很多人认识了我,也有很多人喜欢我画的画儿,我觉得很自豪。”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