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江海:村医支书的“治”村之方


人物档案:江海,男,中共党员,现任新县田铺乡河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先后被评为信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信阳市基层治理标兵等。在其任职期间,河铺村连续两年获评“四星”党支部。

□本报记者 李亚云

通 讯 员 蔡钊 潘晨 韩祥华

“大伙儿都叫我‘医支书’,说我之前给村民看病,现在给村委会治毛病!”昨日,记者走进新县田铺乡河铺村,江海开门见山,讲述了自己与河铺村的故事——

“1993年,我从信阳卫生学校毕业,回村当了一名村医。那些年,我挎着医药箱,几乎走遍了全村的家家户户。由于大家信任我,2008年11月,我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14年3月,我又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回望来时路,江海感慨道:“真是隔行如隔山啊!刚接触村里的工作,我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要干些啥,更不知道要怎么干。后来不知谁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和之前给大伙儿看病一样,要找出是哪里‘不舒服’,然后对症下药!”

于是,村医江海开始为“治”村开“药方”。通过认真思考和梳理,江海在本子上写下:“村里信访问题多,要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处置力度;村集体没有产业,必须把产业发展起来;村里债务多,要坚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循着“药方”,江海开始为村子祛病除疴。他和村“两委”干部用了一周的时间,全面梳理村集体资产,发现有一个早年签订的山场承包合同涉嫌违规。为追回损失,江海决定走司法程序,申请撤销违规的合同,再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山场租赁出去。这场官司历时3年,最终将合同重新签订,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下子提高了21万元。用这笔资金,不仅还清了村里的债务,还点燃了村干部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河铺村是许世友将军故里所在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江海一直在思考怎么利用红、绿资源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从“药方”到“良方”,江海的“治”村之方越开越好——

在江海的持续努力下,2019年,河铺村建成光伏电站一座,年增收3万多元;建成兰花培育大棚一座,年增收约5万元;2020年落地的“将心乐园”带动村集体每年分红5万元,解决了20余人就业问题;2022年,河铺村利用空地和林间土地,实施30亩无絮杨和40亩金丝菊两个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又增加5万元,并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截至2023年,河铺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30余万元。

“产业有了,钱包鼓了,还得把河铺村建设得更美一些。”随着江海的“治”村之方越开越厚,河铺村的变化也越来越多:村组道路畅通率100%,农户安全饮水率100%,农电入户率100%,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惠及所有群众。文化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将过去的一个偏僻破旧的小村庄点亮成了美丽乡村示范村。

近年来,江海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暑期公益辅导班,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村干部和放暑假的大学生来当老师,给村里的孩子们辅导功课,解决了不少家长的“假期烦恼”。同时,江海特别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饺子宴”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并坚持为80岁以上老人和重残老人过生日送蛋糕、中秋节送月饼、端午节送粽子,为困难老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

从守护村民健康的村医转身成为村庄发展的主心骨,变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江海为民服务的追求和担当。“如今的河铺村大变样,全靠我们的村医支书开的好方子啊!”村里的老人笑着告诉记者。

当下,江海心中还有一剂“良方”,他信心满怀地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探索‘红色研学’产业发展新路径,打造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融合模式,持续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为群众办好更多的实事好事,努力争创‘五星’党支部。”

编后语:自“红城‘头雁’新风采”专栏开设以来,先后报道了新县各类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代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感人故事,愈讲愈深入、愈听愈动人——山村里的新时代“愚公”罗传周为白沙关村带来新发展;“兵支书”陈江在七龙山村重返“新战场”;领到接力棒的胡泽竭尽全力让余河村迈上振兴路;六旬老支书王大荣壮志不减堪称顶梁柱……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头雁”精神的内涵,激励着更多人冲锋在前、担当作为,交出出彩答卷。至此,该专栏报道告一段落,但红城“头雁”的精神却将镌刻在信阳大地上,成为全面推进老区振兴、奋力实现“两个更好”的不竭动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