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心怀振兴梦 扎根在基层


——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驻村第一书记刘泽

□本报记者 李宇 赵天

“看这红薯藤,绿得发亮,风一吹,像跳舞似的,今年必定有个好收成!”昨日,在淮滨县张里乡朱前楼村的红薯种植基地里,驻村第一书记刘泽正和项目负责人边走边聊。黝黑的脸庞上透着坚毅,汗水沿着额头滑落地上……刘泽时不时望向红薯田,眼里满是深情与期待。

张里乡朱前楼村位于淮滨县西北部,距淮滨县城35公里,是以小麦、花生、红薯、玉米、雪松为主要产业的传统农业村。2022年10月,刘泽主动请缨成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刘泽立志:“既然来了,我就要在这广阔的乡村‘舞台’干出一番新事业。”

如何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如何进行产业转型?这是摆在刘泽面前的两大课题。“首先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刘泽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深入群众,摸清底数。那段时间,他走遍村里的每一户人家,与村两委成员、农业种植户深入交流,了解大家的所思所盼。

近年来,随着朱前楼村传统雪松种植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一度令村两委头痛。带着产业转型的紧迫感、带富乡亲的责任感,刘泽开始一系列的谋划与行动:组织开展产业项目谋划专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并举办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召开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培训会……他和村两委成员走遍了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的城市,宣传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张里乡在杭州市萧山区的创业先锋刘杰被刘泽的真诚打动,在朱前楼村创立了杭州市杰虹公司河南分公司。红薯存储和深加工工厂的建立,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土地流转的机遇,还吸纳了大量村民就业。

整合撤并后闲置的朱前楼村小学土地及建筑资源,刘泽通过单位联系河南精弘建设公司,到村合作开展能够带动60人以上务工就业的工艺品发卡加工项目,项目已于7月8日正式投入运营;朱前楼村光伏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全部收入作为集体经济收入,预估年收益15万元;将50万元县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入孟涛生猪帮带养殖合作社进行投资收益,(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