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自费订报二十载


罗乐

那些年每年的12月份,我都会抽时间去趟邮局办一件事,不是取钱,也不是寄包裹,而是自费订阅一份《信阳日报》。

如今,自掏腰包去订报纸的朋友,想必是不太多的,如我这般进入中老年的朋友更少了。

在多数人看来,报纸是一种信息载体,它是用来“翻”的,“翻”过之后,就可以进收废品点,或挪为他用。如同网页打开,浏览过后也就可以关闭了。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也似乎更喜欢从网上搜索,这也是目前个人订报下降的一个客观原因吧。

不过,无论怎样,我对报纸的感情不变,因为对报纸我凝结着一份温情。特别是《信阳日报》,它不仅宣传党的政策,还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此,我也就成了它忠实读者。

记得上学那阵子,看到隔壁郝老伯每天都能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份对开报纸,然后打开认真地阅读,我心里总是充满了羡慕与好奇。

那张小小薄纸真的那么好看?郝老伯对着我好奇的眼光,总是笑呵呵地给我讲这张报纸上的新闻。似懂非懂中,我与报纸的感情与日俱增。我知道这是《信阳日报》,我们信阳自己的报纸,知道那里头蕴藏着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我们信阳各地发展动态。

也许就是因为想看,能早日自己拿起报纸来阅读,所以那段时间我的识字速度上升颇快。后来一放学,我就去郝老伯家借《信阳日报》阅读。渐渐地,我就有些不满足于借阅与老是阅读他人采写的文字了。我有了不安分的心:自己去订阅《信阳日报》,在报纸上见到自己的名字、读到自己采写的文字。

我很清楚地记得,当我在邮局第一次用自己所挣的钱订下自己喜欢的《信阳日报》时的激动与兴奋,这种激动与兴奋,也许旁人很难体会到的。就这样,自费订报不知不觉20余载。从对开小报到对开大报,我一直坚守着,收获着阅读给我带来的农忙、农闲的快乐。生活,也因此而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难忘的是1994年5月27日。因为这一天,我读到了自己采写的文字。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的家乡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家庭为主的养殖户、种植户。于是,我就动笔采写了《牛岗乡农民大发庭院经济财》这篇稿件,并寄到报社。没有想到,很快被采用,让我惊喜万分。

虽说是“豆腐块”,这也是对我极大的激励。我不是写作高手,但小时候的梦,还是做着,并想一直做下去。

后来,我陆陆续续在《信阳日报》的“信阳各地”“星期刊”“科教周刊”等各类版块发稿近70篇。为此,我还获得了县委宣传部优秀通讯员称号,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土记者”。

随着务工潮的到来,2006年,我也加入外出务工行列,停止了订报。不过,每次农忙回来,仍会翻阅《信阳日报》这张印证我们信阳各地时代变迁的报纸。

40年砥砺前行,40年风帆正劲。真诚祝愿《信阳日报》不忘初心使命,多出精品扬正气,永葆活力有生气,继往开来,越办越好!

(作者系潢川县魏岗镇牛岗村农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