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做活“绿色文章” 厚植生态底色


——淮滨县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胡俊杰

近年来,淮滨县林业局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树牢“争一流,做贡献”,“抓班子、带队伍、干工作、做表率”工作理念,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坚持增绿与提质同步、发展与安全齐抓、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上下联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2023年,该县完成造林5200亩,占省市下达国土绿化任务4000亩的130%,创建期思镇曹圩村等“市级森林乡村”6个。淮滨淮南湿地被国家林草局列入全国第一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2024年,完成造林2700亩,占省市下达国土绿化任务2000亩的135%。建成全国最大落羽杉苗木繁育基地,淮滨县苗圃场被命名为河南省保障性苗圃,预估苗木资产价值6.7亿元。

造林“增绿”,生态修复筑牢屏障

坚持科学规划。县、乡、村实地一线联合开展国土绿化调查普查,上下联动,编制全县《国土绿化实施方案》《绿美乡村建设规划》,确保造林计划与成果上图精准吻合。2024年,全县实施了生态防护林建设和恢复森林植被2个项目,完成投资1060万元,栽植落羽杉、雪松、香樟、桂花等本土树种32万株。

选择本地树种。该县苗圃场联合省林科院、华南植物园等专业机构和专家,不断进行引种试验,确定了树干高大挺拔、树冠整齐美观、枝叶浓密彩色的落羽杉为主栽树种。

组织专业栽植。该县精选栽植主体、规范标准技术、严控实施流程,由乡镇自主选择有资质、有技术、有经验的造林专业队具体实施,保证造林成效。严格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集中供苗、二次验收流程,项目化运作,确保造林成效。

管林“护绿”,生态保护扎实有效

落实林长制。该县利用“林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发挥各级林长优势,巩固造林成果。今年以来,县、乡、村546名林长常态化开展巡林1600多次,解决湿地保护等重点问题3个。

坚持依法治林兴林。该县森林资源保护中心加强日常巡查,联合县森林警察大队,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

强化森林防火。该县做好苗圃场、淮南湿地等重点区域森林防火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坚持巡查和值守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防火演练。

科学防控林木病虫害。在全县均衡布置15个虫情监测点,对虫情进行实时监控,根据虫情发生情况及区域,及时开展针对性的“点式”防治。目前,开展飞防3万亩,生物防治0.5万亩。

创新“兴绿”,林业产业持续向好

保证“一个高度”,突出“两个重点”。该县林业系统大力支持绿美乡村建设和国土绿化工作。各乡镇锚定目标,紧抓造林黄金时间,统一栽植本地落羽杉、雪松苗木,全县绿美乡村建设和国土绿化工作始终处于高位运行态势。突出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和打造生态绿美乡村两个重点,在沟、河、路、渠栽植混交林,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坚持路渠林网化、村庄森林化、庭院花园化、景观普及化,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实施“三个项目”,做到“四个结合”。该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林业,利用丰富林地资源和优质生态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整合资金190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恢复森林植被项目、高标绿化项目顺利完成。通过高标农田项目、杞柳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花园城市创建“四大结合”,做到田成方、林成网,“粮田”变“良田”,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添砖加瓦”,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绿起来和富起来双赢。

下一步,该县林业系统将依托“林长制”工作机制,持续实施“三个项目”,做好“四大结合”,利用湿地造林,拓展造林空间,优化整合现有林地资源,满足造林需求,确保实现全县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双提升目标。积极争取湿地生态修复、林木种质资源建设等重点项目,盘活和培植新的林业优势资源,实现资源、资产、资金良性循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