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云
探名胜古迹、览山川湖海、访知名学府……随着暑假的到来,研学游的热度持续攀升。假期研学游不仅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增长知识,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热潮之下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研学游的“含金量”,关注孩子是否“学”有所获、“游”有所得。
研学游的核心在于“学”,而非单纯的“游”。它应当是一种深度的、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而非“到此一游”式的走马观花。当前市场上的研学游产品种类繁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一些产品打着“研学”的旗号,实则只是简单的景点游览,缺乏真正的教育内涵。这不仅违背了研学游的初衷,也浪费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时间与金钱。
因此,作为研学游的组织者,要有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程序,做到有主题、有任务、有线路、有人员分工、有行程安排。在这场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在游中学、在学中游,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相关部门也应积极整合文旅资源,主动开发精品基地和路线,把握研学游的核心功能,遵循教育的逻辑,让学生来一场知识与旅途的“双向”邂逅。让他们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真“研”真“学”,回归教育本真,收获一段别样的风景,推动研学游朝着研学实践教育方向发展。
对于家长而言,在报名前可以多了解各地的研学基地和精品路线、精品课程,提高鉴别能力。此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研学游产品,引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出发、带着课题旅行,在研学旅行中度过精彩而充实的假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