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产业托举硬实力


(上接第一版)

资源集中了,集体资产壮大了,人心凝聚了。为加强“三资”管理,今年,南雷村还成功收编了全村20口水塘,编号入库、承包到户,“股份南雷”的盘子越来越大。

提升服务,留住“四级人才”

“投资南雷,只是享受他们服务的开始!”葡萄园里,果满枝头香满园,刘新义人逢喜事精神爽,“我种植的‘阳光玫瑰’今年第一年挂果,村党支部已提前为我们谋划产品宣传和销路。我们全程都是无公害种植,品质看得见,预计8月中旬开园,欢迎大家前来品尝体验!”

无独有偶。南雷村村头整齐排列的14座大棚里,罗山人刘义波分外忙碌。缘何投资南雷?他同样深有感触:“南雷为我们提供的是保姆式服务!”

刘义波是当地有名的“草莓专家”,他种植的“大叶红颜100”因卖相好、味道佳而远近闻名。2023年,想扩大种植规模的刘义波在信阳市区周边寻找良田,被张庭莲抛出的“橄榄枝”留了下来。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南雷村设立了“四级人才库”——乡贤、技能人才、经营人才和大学毕业生,鼓励他们到南雷创业并提供便利条件。刘义波正是南雷急需的技能人才。

“刚来时人生地不熟,很怕草莓烂在地里没人买,没想到不但能享受一系列政策优惠,张书记还帮我把客户都对接好了,我只用负责送货就行。”刘义波说,他今年种植的草莓首年销售额就有20余万元。

除了外引人才,南雷村还全力推进回归工程,通过建立微信交流群、利用传统佳节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宣传南雷变化,促进“人才回流”。河南三拓实业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利章2021年把公司迁回南雷,当季度就纳税18万元。

“三个培养”行动同样是法宝。为把人才“引到南雷、留在南雷”,南雷村注重把产业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产业带头人、把党员产业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截至目前,已发展外出成功人士党员三人,吸引回村创业党员二人,大学生党员回村任职一人。

突出特色,鼓起村民“钱袋子”

“我们刚从延安做完项目回来。这次南泥湾景区的景观项目虽只有几十万元的标的,但让我们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让南雷的秸秆产业越走越远!”信阳农林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本章兴奋地告诉记者。

“农林谷”正是当初雷本章、张庭莲夫妇回村创办的企业。这个南雷村的第一家企业,将田间的“废稻草”变身“摇钱树”,如今又引来了“金凤凰”,吸引多家企业回归入驻,其中香草精灵文化旅游公司筹资300多万元,对“农林谷”的秸秆工艺产业进行“更新换代”,打造出田园综合体,每年为近8万名学生提供研学和实践场地。

如今的南雷,“花开两朵”——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繁荣,农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蓬勃发展,为200余名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张书记跑完用地,又跑来10万元贷款,还帮我们补齐了营业手续。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豆腐坊的今天!”雷国华难掩感激之情。

2021年,雷国华退伍后在家经营一家豆腐坊,但因手续不全、场地不达标等问题,被要求歇业整改。得知消息,张庭莲立刻召集党员干部商讨办法。如今,原本“无名无姓”的豆腐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信阳市平桥区雷氏豆腐坊”。雷国华感念在心,将生意越做越大,豆子消耗量从一天最多200斤增长到1000多斤,年利润达50万元。他本人今年3月也被选举为南雷村村委委员、环保主任,在新的岗位上建设南雷。

“把产业建在支部上,产业在哪里,支部就建在哪里!现在南雷村的产业,可以说是引进一家、帮扶一家、成功一家。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产业发展,带强集体,带富村民,让更多企业和村民留在南雷、富在南雷!”眼下,张庭莲正在为村里的民宿项目奔走,希望以入住南雷、体验南雷、共享南雷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南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