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胡光政:以实干践行乡村振兴使命


人物档案:胡光政,男,退伍军人,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新县千斤乡付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4年被信阳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本报记者 李亚云

通 讯 员 蔡钊 潘晨 韩祥华

刚到付洼村,就见整洁平坦的村道两边,田成方、地成块,茂盛的薯苗、整齐的玉米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稻田间,胡光政扛着铁锹,四处走走转转,心里已经向往着秋收的喜悦了。

“今年村集体流转了980亩土地,除去群众自耕地,村里所有的荒地都被开垦出来了。保守估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益30万元以上。”算算“丰收账”,胡光政由衷地笑了。

丰收还得汗水换。“前段时间,天气干旱,胡支书每天凌晨4点多就拉着水泵灌溉秧田。那几天,我天天看见他扛着铁锹到处修补田埂。”村干部张芹的一席话,道出了与土地打交道的艰辛。

但胡光政却是乐在其中不觉苦。“我就是地道的农民,闻着泥土味儿,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心里头踏实着呢!”汗水顺着胡光政黝黑的脸上淌下来,却未冲淡他质朴的笑容。

在付洼村,一提到胡光政,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有什么脏活累活、难事麻烦事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这种“冲”劲儿,源于胡光政年轻时的历练。

1986年,胡光政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的6年时光,锻造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退伍后,他到南方创业,2008年回到家乡,进入村两委工作,2018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自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胡光政与付洼村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个曾经“软弱涣散”的小山村,在他的带领下,蝶变成“环境美、产业兴、民风淳”的示范村。

付洼村位置偏远,苦于村集体没收入,早些年不仅基础设施落后,党群服务中心也只有5间破旧的小瓦房。胡光政上任后,考虑再三,最后坚定地对村两委成员说:“不等了,今年就开干!有问题我来想办法。”

村里的施工小队拆掉了旧村部准备重建。为了节约开销,胡光政每天在工地当“小工”。很快,几间宽敞干净的平房就建起来了。在结对联建支部的帮助下,村里新建村级文化广场2个,硬化路面1600余米,安装路灯40余盏,在村主干道栽种桃树、桂花树、梨树等苗木600株。胡光政还带领在家党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20余次,将房前屋后生活垃圾清理干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子美起来了,但怎么才能富起来?为此,胡光政想了不少办法。几番受挫后,他说:“靠人不如靠己。”他下定决心,就带着村两委干部自己干,分批将荒田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垦种植。

费用有缺口,胡光政就动员几个村干部每人先行垫资2万元。农忙时节,几个村干部带着公益岗村民、在家党员等每天下地下田干农活。村干部上班都另带一套衣服,一套干活穿,一套在办公室穿,女村干部也都学会了熟练操作各种农业机械。“我们村基础差、底子薄,这几年,我们硬是靠着自己,干出了一个新样子!”张芹自豪地说。

“付出就有回报,第一年,除去各类支出,村集体经济年终盈余超过5万元,我们深受鼓舞。从2022年的200多亩到今年的980亩,村集体流转土地面积不断增加,集体收益也翻了好几番。”胡光政笑着说。

胡光政的能干、实干还体现在为群众办事上。撂荒地整好后,村里的老人想要点地种菜,胡光政马上把靠路边好打理、土壤肥的免费给他们,要多少给多少。平时一有时间,胡光政就和几个村干部分片去群众家里走走看看,了解他们的现状,听听他们的诉求,帮助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

看着每天在村中奔忙的大哥,两名事业有成的兄弟常劝他:“大哥,你来我们公司帮帮小忙,工作清闲不说,一年工资比你现在翻几番不成问题,你说你图啥呢?”

“是啊,图啥呢?”劳累之余,胡光政也常常扪心自问,“我想,凭借的还是一种信任!是组织的信任给了我这副担子,是乡亲们的信任让我走到现在,无论如何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带着大家奔向更好的生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