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浩
根据组织安排,我到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进行了1年的跟班学习。期间立足岗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苏州遍地高楼林立、处处生机勃勃,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为什么是苏州”“苏州的成功秘诀在哪里”“我们向苏州学什么”,结合在苏州的亲身体悟、细致调研、消化吸收,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来了就是苏州人”——海纳百川的包容
包容是苏州的城市基因。初到苏州即发现“人到苏州才有为”“你只需要一个包,其他包在苏州身上”等热情标语,让人瞬间感到这个城市的“热度”和“温度”,尽显了这座城市敞开的胸襟和聚才的热切。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专门成立创投集团、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设立20亿元的姑苏人才直投基金,推出国内最高授信额度的人才贷,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发展若干措施,拿出10万套人才公寓,推出“苏show才”人才政策计算器,实现人才政策个性化匹配、便捷化申报和一键式兑现。全面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只要是用人单位认可的人才,照单全收,引得大批人才集聚苏州,形成“孔雀东南飞”的特有现象,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不竭活力。苏州在重视人才引进的同时,也注重培育“宽容失败、鼓励冒险、兼容并包、宽松创业”的创新创业文化,鼓励创业者、企业家试错,包容失败。在苏州,对创业失败者和跳槽者没有丝毫偏见,从不贴“标签”。正是因为这种特有的包容性,使苏州充满活力和激情,让苏州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气质,创造了让人羡慕的“苏州速度”“苏州效率”“苏州奇迹”。
学习苏州,就是学习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勇于“闯”的拼搏精神。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1335”工作布局,加快实现“两个更好”,信阳需要用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考虑问题、谋划工作。一是担当促发展。各级干部特别是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除旧革新,加快破除传统发展模式依赖和政策依赖,坚决树立“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思想,坚决摒弃凡事先要依据、要出处的保守落后观念,用好用活容错纠错免责机制,以勇于担当推动突破发展。二是人才促发展。擦亮“青年友好型”城市品牌,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强人才就是强实力的理念,创新招才引才的政策和机制,南引武汉北向郑州,将信阳打造成区域性人才向往地。要拿出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招才引智、招院引校,放大引才格局,引进南方人才,盘活本地人才,吸引国内产业人才,在全国范围内抢夺人才、抢夺人口。强化人才“引、育、留、用”,在职业发展、生活保障、家庭落户、教育医疗等方面,为人才设定路线图、安置表,尽最大可能地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尤其是作为全市对接长三角“桥头堡”的淮滨,近年来,坚持走“流通贸易型”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依托千里淮河第一港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留人“港产城人”联动发展,3年新增10万人口,更需要充分借鉴、整合创新,坚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环境,发展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人才落地优惠政策,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推动人才集聚、人口回流。
“不争第一就是混”——敢为人先的创新
苏州以改革为根,以创新为魂。“四敢精神”走出了苏州之路,“三大法宝”实现了经济蝶变。从全国对比,苏州作为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没有经济特区、自贸区等国家级政策红利,却自我改革,更勇于创新。苏州首创了1000多项改革举措,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走出了一条以市场化为核心的特色创新之路。恒力、盛虹、亨通等一批千亿级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一批百亿级、十亿级高科技配套企业迅速发展,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0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7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400家,均位居全国第四。科创板上市企业55家,位居全国第三,拥有一批世界领先的技术,“新苏州速度”正成为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新注解。
学习苏州,就是学习其“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和敢于“创”的干事劲头。信阳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敢想敢干,敢于创新,发挥好区位优势、平台优势,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抢占先机,精准发力。一是培育创新企业。苏州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建议信阳市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制造业“八大行动”为抓手,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进一步加大以羚锐制药、明阳智能、舜宇光学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建立市县两级创新龙头型企业、创新引领性企业、创新培育型企业三类名单,从各项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二是搭建创新平台。搭建政企校三方合作对接平台,推进“产业链+研究院”创新模式,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根据各企业需求加快研发机构、科技人才、研发资金集聚和供给,选聘扩大“科技副总”覆盖面,加大对企业发明专利、专利应用的支持和奖励,用创新应用推动主导产业升级。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或者出台专项政策,减轻企业创新成本,也可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部分创新成本,提高企业积极性。
“苏州办事不求人”——一流的营商环境
苏州始终以“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根本追求,优化升级营商环境,为经营主体的创新创造持续提供“肥沃土壤”。苏州市政府坚持做两件事,一是搞好政策设计,明确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二是切实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苏州企业家认为,苏州市政府真正做到了“有事服务、无事不扰”“企业负责生产经营,问题交给政府解决”,苏州企业得以“心无旁骛攻主业,专心致志搞研发”。“在苏州办事不用求人”既有苏州市政府便民的服务理念,又得益于便捷高效的智慧化服务。苏州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项目审批“多线并行办理”持续深化,不动产交易全流程线上办理入选国务院典型经验案例。“一屏智享生活,一号走遍苏州”实现了为民服务高效化、行政审批阳光化。在苏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习惯,全市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处、司法鉴定机构等随处可见,2023年减免涉企轻微违法行为罚款9亿元。
学习苏州,就是学习其“依法办事”的理念和打造“优”的营商环境。建议市、县、乡三级要强化法治化、市场化意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服务企业运营。深化“三服务”大比武和“万人助万企”活动,打造最直接、最简洁、最高效的政务环境,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要加快流程再造,常态化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加大智慧化服务力度,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将营商环境考核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分值占比,努力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氛围。二是服务企业融资。当前企业最缺的要素就是资金,一些高附加值、投入大的优质项目对资金需求较大,市、县两级政府要主动作为、创新方法,在投融资方面给予帮助。要转变国有资本投融资模式,提高股权投资、担保抵押、低息贷款等金融服务的能力,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立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开展资本招商和产业融资,借鉴苏州全周期投资模式,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开展不同轮次投资。深化苏信两地投融资联动互通,双方建立联合路演、共享基金和项目资源的合作机制,推动创投风投中心的建设。
(作者系淮滨县马集镇党委书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