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洋 杨琳 胡威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与工作表现对政策执行及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躺平式”干部现象在干部队伍中逐渐凸显,不仅影响政策执行效率,更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信任。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分析“躺平式”干部的具体表现、成因,并探讨其治理策略,对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稳固党的执政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一、“躺平式”干部表现形式及分类
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本研究将“躺平式”干部的行为表现归纳为以下几类:
消极逃避——混日子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其核心特征体现在工作中的消极倾向与责任规避,旨在最小化承担的工作量与职责范围。
回避拖延——慢作为型:部分干部在缺乏外部紧迫驱动时,倾向于将领导意见作为行动导向,对获得高层重视的事务迅速响应并全力推进,而对未引起领导高度关注的任务,则采取选择性忽略策略。
被动应付——做样子型:表现为畏难求易,讲条件,虽参与事务但仅达肤浅层面,自主精神与创新思维匮乏。在执行工作任务时,仅停留在口头上承诺与表面动作,此类“表面功夫”实则是“表演行为”,旨在“博取好评”,而忽视了实质成果。
责任规避——踢皮球型:此类干部偏好低风险活动,回避复杂任务。他们面对任务时倾向于推脱责任和减轻自身承担,在需协同努力的任务中,这些干部往往在个人利益可得时积极响应,而一旦遭遇难题,立刻退避。
见风使舵——投机者型:见风使舵、见机行事。这类干部又被称为“侧卧式”,可躺平可立正,主要特点就是对“上”对“下”判若两人。他们根据情境灵活调整姿态,对上迎合表现,对下则敷衍塞责,实则仍是责任规避的一种变体。
能力退化——花架子型:这类干部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因知识结构陈旧、观念滞后,采用的应对策略往往过时且效果不佳。部分干部虽有干事意愿,却受限于能力短板,选择“躺平”以掩盖不足;另一些则在工作中缺乏本领,看上去勉强凑合,实际全是套路。
二、“躺平式”干部影响因素分析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躺平式”干部与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相悖。通过分析“躺平式”干部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躺平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动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纳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GT)作为定性研究方法,从实证数据中提炼出新的概念和理论。
本研究选取河南某地50名干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途径来搜集资料。通过对搜集到的文本反复阅读以及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最终得到研究数据。
(二)影响因素抽取
基于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数据文本进行分析,不断挖掘“躺平式”干部的影响因素并形成核心概念,最终得到三级编码结果如下。
1.思想层面
(1)理想信念:①理想淡化,理想庸俗化;②功利主义倾向;③理想信念动摇;④群众观念弱化。
(2)归属感:①对组织认同低,归属感不强;②缺少团队精神。
(3)激励动力:①激励机制不够有效,“撒胡椒面式”平均主义分配;②激励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③晋升渠道窄,有位者无位,晋升无望。
2.管理机制
(1)制度建立:①奖惩机制不明,激励措施不到位;②容错机制不够健全;③问责机制不够精准,执纪问责泛化。
(2)权责分工:①权责界限模糊,责任不清;②权责分工泛化、简单化;③考评机制不健全。
(3)选拔程序:①选人透明度不足;②选人用人不够科学。
(4)监督管理:①监督管理部分分工不明确、责任分配不清;②缺乏有力的监督约束。
3.组织环境
(1)组织氛围:①组织文化有待优化;②政治生态有待改善;③干事创业氛围欠佳。
(2)领导导向:①领导风格不正派;②未能发挥领导和把关作用;③领导方式有待改进。
(3)文化问题: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②守旧习气,官本位;③好人主义。
(4)经济条件:①薪酬待遇有差距;②干事创业缺乏资金。
4.个人特质
(1)干事能力:①能力欠缺,职位与能力不匹配;②主动学习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不强;③缺乏实际斗争的磨砺。
(2)工作压力:①工作家庭难以兼顾;②工作任务超负荷;③群众期待过高;④压力承受极点不同。
(三)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与分析
本研究提炼出37个初始概念,归纳出13个主轴性编码以及4个选择性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后并未发现有新的概念产生,从理论上说饱和度较好。
下图“躺平式”干部影响因素模型
1.思想层面
从思想层面上来说,“躺平式”干部现象源于理想信念缺失导致的内生动力缺乏、归属感薄弱所引发的责任感下滑,以及激励机制给干部个人所带来的动力不足。
2.管理机制
不完善的制度、权责分配的不合理性、选拔任用程序的缺陷以及监督管理体系的缺失,共同构成了影响干部行为选择的关键制度性因素。
3.组织环境
“躺平式”干部现象的生成与组织氛围的消极、领导导向的偏差、文化环境负面影响及经济条件局限密切相关。消极氛围会削减干部奋斗意愿,领导导向缺失或不当直接影响干部行为,特定的亚文化,如对“躺平”的推崇,以及经济回报差距又会弱化干部的事业追求。
4.个人特质
“躺平式”干部的个体成因主要是能力和素质不足,以及工作与生活压力失衡。一方面,能力和素质不足加剧了“能力恐慌”,抑制了主动作为。另一方面,工作与生活的失衡会促使部分干部采取“躺平”态度以寻求心理缓解。
三、结论与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在社会转型与改革背景下,提升干部素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至关重要。为减少躺平现象,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干部党性锻炼,提高工作本领
面对“躺平式”干部现象,加强党性修养与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党性教育活动唤醒干部内在责任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确保“为国为民”的初心,提升干部为民服务的行动力。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干部,设计个性化的能力提升计划,从根本上消除因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被动“躺平”。此外,严明的纪律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治本之策,是保障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最后,要注重关注干部心理健康,增强其心理韧性,使其在职业生涯起伏中能正确处理得失荣辱。
(二)强化干部激励推动,完善法治约束
激励机制与制度约束是激活干部动能、遏制“躺平”心态的关键。激励机制的效能不仅取决于物质奖励,更需重视政治晋升、情感关怀等非物质激励。要根据干部需求调研,实现精准激励,加大激励兑现力度。同时,通过绩效考核、晋升机制和容错制度的改革,限制“躺平”选项,迫使干部积极作为。要注意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具体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条例、活化条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确保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到实处,以强化纪律执行遏制干部躺平现象。建立有效可行的法治制度,确保干部选拔、教育、考核、奖惩等各环节有法可依,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
(三)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给予政治宽容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是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通过建立透明化、科学化的容错纠错机制,构建宽容的制度文化,减轻干部因担心犯错而选择“躺平”的心理负担。另外,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干部的问责力度,根据“躺平”程度与后果实施差异化问责。借鉴浙江台州、江苏滨海等地经验,对“躺平式”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书面检讨等,对不改者按情节处理,形成警示效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优秀干部的提拔使用,让真正有想法、有能力、有行动的干部脱颖而出。
(四)培育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双向选择
优化政治生态,打破“铁饭碗”思维模式,对根治“躺平”现象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越是往纵深推进,越需要坚持“一起抓”,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并将文化建设纳入干部管理的全局规划,在全党树立“躺平”不可取、奋斗才有未来的价值观。在干部管理上,不断强化责任落实,消除干部懒散状态。实施更加灵活的双向选择机制,既要求干部对组织忠诚、服从大局,也要充分考虑干部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意愿。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让“躺平式”干部在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中无处遁形,进而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与效率。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廉政专题研究项目“‘躺平式’干部表现及精准治理对策研究”(编号为2023LZYB-21)。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大学)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