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长喜
6月18日,记者从上天梯珍珠桥沿浉河休闲带逆流而上,目之所及,是整修后平顺的河道、河岸边诸多休闲小道、绿草如茵的护坡……一条集生态涵养、水质净化、城市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慢养绿廊呈现在眼前。湿地科普区、红色文化区、民俗拾趣区、沙滩运动区、柳岸活动区绵延滨河绿带两侧,河槽、滩地、岸坡、道路形成稳定的生态廊道,并与周边田地、山林一起组成开放的生态空间,形成集防洪、生态、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绿廊,为信阳城市增添了新的打卡地和休闲处。
浉河三期项目,完善了浉河生态廊道。而浉河生态廊道,只是《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构建“一屏一带,八廊多芯”的全域生态安全格局中的一廊。按照《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我市要构筑南部桐柏-大别山生态屏障、淮河生态保护带和依托史河、灌河、白露河、潢河、寨河、竹竿河、小潢河、浉河八条主要水系的生态廊道。同时,结合主要水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极重要地区,形成多处生态绿芯。全域生态,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也提供重要生态产品。
截至6月10日,我市PM2.5累计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PM10累计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优良天数117天,各项数据绝对值位居全省第一的同时,改善率也位居第一。市生态环境局的统计显示,我市今年生态环境工作成绩亮眼。在构筑生态屏障过程中,我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保卫战,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水环境上,今年1月至4月,全市44个考核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同比提升6.82%。其中,28个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占比63.64%,同比提升4.55%。同时,我市严格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我市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已经呈现。目前,新县、商城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县、光山县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县(区)中有8个县(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区)。全省1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信阳占5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33%。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达39个,仅高等植物就有2726种、动物2031种,朱鹮、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等珍稀物种在信阳栖息安家。在负氧离子含量高的优美环境中,信阳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