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新
近年来,面向农村地区的科普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各地科普工作者走进农村,向农民传播科学常识和农业实用技能,农村科普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笔者认为,若想把科普的触角全方位渗透至农村,让更多农民掌握实用的科技知识,还须在三方面下好功夫。
首先,要搭建队伍,解决谁来做科普的问题。要广泛动员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力量,激发各类人才参与农村科普的积极性,愿意来到农村为农民传授科学知识。为此,可以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的一体化农村科普服务模式,通过政府牵头打通农村科普队伍建设路径,选聘一批农业科技专家、医疗专家等深入田间地头。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优势,动员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与自身专业有关的科普活动。
其次,要筑强阵地,解决去哪里科普的问题。在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时,不少乡镇都建有村居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文化活动中心。但有些阵地却没有发挥实际作用。要让这些阵地真正“活”起来,就有必要在科普宣传形式上再贴近农民一些。
最后,要突出精准,解决科普实用性的问题。当前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已经有很大改变,除了需要掌握涉农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外,他们对科学生活一样关注。要实现有效科普的目的,就要围绕农民生产中的所需所盼和衣食住行实施精准授课。比如,对农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就要加大农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培训;对留守老人、妇女等则应加强健康保健、防灾防疫、生活小妙招等知识的传播。另外,农村农产品种类繁多,科普人员要针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时令特征提供科学技术指导,让农民及时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知识。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