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旅时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发展乡村游要“面子”也要“里子”


□周涛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一批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点已经形成,许多农民吃上“旅游饭”,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动能。然而,乡村游也有着“成长烦恼”。

时下,有的地方在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规划,乡村建设呈现同质化;有的错误地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多栽花种草,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还有的甚至一哄而上,搞形象工程,闹得乡村不像乡村、城镇不像城镇……凡此种种只重“颜值”不重内涵的现象,违背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

事实上,各地农村“千村千面”,有的特在文化、特在生态、特在产业,许多村庄形态是千百年形成的,有深厚的内涵和积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不可持续的,内涵才是旅游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这内涵包括各乡村传统饮食、民风民俗、非遗文物等,承载着传承农耕文化、留下乡愁记忆的使命。

笔者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既要讲“面子”,也要有“里子”。乡村游要科学规划,既尊重农耕文明,又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真正把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农业特色有机结合起来,让更多游客体验与众不同的乡村韵味。要完善交通、卫生、食宿等设施,符合乡村游的本意;要制定彰显本土文化特色、体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有机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帮助村民解决资金、技术、服务等问题。大力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让农民群众自己干、自己闯。只有真正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并存,才能真正让人们感受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悠悠乡风、浓浓乡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