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合作结硕果 崭露“尖尖角”


——市农科院“信麦163”示范种植区测产记

□本报记者 高晶晶

5月22日,在息县的麦田里,烈日下一片灿烂金黄,收割机田间来来回回地轰鸣。市农科院组织市县有关专家成立测产验收专家组,对项店镇李楼村的小麦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这里有“扬麦13”万亩示范种植区和“信麦163”千亩示范种植区。

专家组随机选取6个点进行测产,经过测算,弱筋“小麦扬麦13”万亩平均亩产达454.4公斤,酿酒小麦“信麦163”千亩平均亩产达622.8公斤,均比非示范区小麦增产显著。

“信麦163”以其高产优质、综合抗逆性好、活秆成熟、籽大粒饱等良好表现崭露头角,令在场专家叹为观止。

此次测产也是院企合作、产研结合成效的一次检验。2021年,由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公司发榜、市农科院成功揭榜的“豫南酿酒专用弱筋小麦优质高效产业化集成技术研究与规模化应用”成为河南省2021年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技术攻关类榜单项目,研发投入1100万元,目前项目已接近尾声,即将进行项目验收。该项目由市农科院党组书记李杰牵头,目前围绕项目研发已发布工作简报40多篇,审定小麦新品种3个,创制优特新资源材料10份,获得授权专利4项,发表专业论文12篇,培训各类人员3000余人次,弱筋小麦示范面积达30多万亩,集成和推广新技术4项。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我们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析影响信阳小麦单产的因素,从技术、品种和生产服务入手,抓好‘良种、良机、良田,良法、良制’的落实,提升各个环节增产潜力,不断提高‘信麦’系列单产量,为广大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保障。”市农科院院长钟思志说。

“依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我们信阳综合试验站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弱筋小麦单产水平,提供全要素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每年在各县区创建示范区5000亩以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市农科院小麦所副所长周国勤看到测产结果后,对“信麦”系列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与市农业推广部门协同配合,加强了弱筋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使信阳区域弱筋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已由2017年的不足百万亩增加至现在的260万亩以上。”

在测产现场,市农技中心主任苏东仔细查看了小麦成熟度,对于测产结果,他表示:“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加上全生育期的技术指导,让示范区小麦比非示范区每亩增产10%以上。由于大部分示范区都是订单生产,可以实现优质优价收购,每亩净增效益80元至100元,实现了示范区农户和种粮大户的增产增收。”

同样对小麦测产结果感到高兴的还有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军。他说:“往年农场小麦平均亩产为400公斤左右,今年平均亩产提高了50公斤以上。”7万亩小麦平均亩产创新高,他满心欢喜,“这离不开来自市里的小麦专家给的技术指导服务。”

2014年,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公司下属鸿润家庭农场与市农科院开展合作,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优质弱筋小麦抗逆增产关键技术、小麦全产业链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等,新品种“信麦163”“信麦129”等在农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合作近10年来,基地7万多亩弱筋和酿酒小麦基地成为全市小麦种植样板田,生产的弱筋小麦产量高、品质优,入选茅台酒十大优秀小麦供应商。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院企合作力度,围绕‘弱筋小麦隐性灾害防控与抗逆稳产优质高效技术研究、弱筋小麦绿色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开展协同攻关,‘信麦’系列等新品种的研发测产,从整体上提升了信阳弱筋小麦产业发展水平,将弱筋小麦产业链进一步延长、补齐、强化,在助推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方面贡献了我们农科人的智慧和力量。”李杰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