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慢跑蜗牛”,也能攀登人生巅峰


——记周苗苗和她的心智障碍家庭支持中心

□本报记者 马童 文/图

在第34个全国助残日期间,记者接触了“慢跑蜗牛”心智障碍家庭支持中心的周苗苗,为他们深度关怀心智障碍人群的付出所感动。

“苗苗很不容易!”5月21日,在市残疾人就业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主任王柳对记者说,“她的大孩子是唐氏综合征患者。她与其他家长一起相互鼓励,在带好自己孩子的同时,想方设法让家庭生活得更好一些。”

周苗苗在市内一家专业学校任职,婚后家庭幸福美满。然而,大孩子出生后,周苗苗和她的家庭走过了一段“死去活来”的历程,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正常接受,并于2018年发起成立了“慢跑蜗牛”心障家庭微信群。

“建立这个微信群的初衷,也是为了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吧。”周苗苗说,“更重要的是想为这些特殊家庭提供支持。”

“慢跑蜗牛”心障家庭群成立后,群成员很快就增加到200多人。渐渐地,大家明确了家庭群的宗旨——那就是为孩子、家长提供支持,倡导社会接纳并给予心智障碍人群平等生存的权利,为孩子进一步融入社会提供资源链接。

“心智障碍人群必须依托家庭才能生活下去,但这对家庭的负面影响很大。”周苗苗说,“一些家长经历了从痛苦煎熬到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治疗,再到绝望无助,以至于夫妻关系恶化走向离散的窘境。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心理和行为支持,则是关键。”

周苗苗介绍,面对心智障碍患儿,首先要扭转家长的理念,引导他们平和地接受现状,以正常人的心态生活;当家长的心态改变后,再积极教育引导孩子生活自理。

在“慢跑蜗牛”心障家庭群里,大家都避免发泄怨气和传递负能量,更多的是宣传社会对孩子的各种帮扶政策,帮助各个家庭融入社会,接受社会的关怀与帮扶。

“一些家长会觉得带着孩子出门没法见人。”王柳说,“他们拒绝给孩子办残疾证,甚至拒绝把他们送到学校上学。”

国家对残疾人的帮扶政策需要具体对接到每一个相关的家庭,而这也需要家庭的接受和配合。为此,周苗苗四处奔走,从为孩子办理残疾证到联系入学,再到指导就业,她做得快乐而坦然。

随着“慢跑蜗牛”心障家庭群影响不断扩大,市残联吸纳其成为残联下属的协会组织。2023年8月,周苗苗发起成立了民营非企业组织“慢跑蜗牛”心智障碍家庭支持中心。该中心工作的重心就是指导帮助心智障碍人群就业。

王柳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这些心智障碍人群来说,就业也就意味着他们真正独立走向社会,进而让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都获得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2023年6月,我市印发了《信阳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其中促进就业对象为有就业需求和就业条件的城乡未就业残疾人。

“每次我们安排企业对口招聘残疾人活动时,家长们都很积极参与,有时会提前两个多小时来到现场。”王柳说,“今年全国助残日前夕,一家爱心企业就现场招录了3名轻度心智障碍的青年人。”

关于支持孩子就业,“慢跑蜗牛”心障家庭群里就有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罗山县脑瘫青年张远山,他十余年四处打工独立生活。这个只有一只手和一只脚能正常活动的青年人,凭着自己的阳光乐观和勤奋好学,目前已入职市内一家电商企业,成为一名视频编辑。

5月22日,记者来到张远山工作的地方,看到他正在剪辑视频。见到记者,他粲然一笑。

电商企业现场负责人王先生说:“刚开始见他走路都随时会摔跤的样子,真不敢用他,就想着试用一段时间。但他来了以后,工作很主动,从来不把自己当残疾人看。由于拍摄视频不方便,他就将视频拍摄思路写下来,让别人拍好,他负责剪辑。有时候他不放心,还要求跟着一起拍……”

工作之余,张远山习惯看书和写作。他写的诗《银杏叶》感动着每一位“慢跑蜗牛”心障家庭群里的家长……

抬起头看银杏树林里灯光下缓缓落下的银杏叶,

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地随风而去。

回过头看自己走过的路,

一个人的林荫道一步步走出了孤寂

……

我们只是时光的过客,

但是我们也要像银杏叶那样有着属于自己的茂盛时光!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