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我与淮河桥


陈洪明

我出生在豫南息县,与县城南的淮河有着不解之缘。

1955年9月,我13岁考入息县一中,从40公里外的农村到县城上学。一个星期天,我和同学到濮公山游玩,路过城南的大埠口。那时河上没桥,靠小船摆渡。我一脚踏在船上,一脚蹬在岸边,还没来得及上船,船一闪,我掉进了河里。同学把我拉上岸来,衣服全湿透了。后来,县城西南方的庞湾建起了淮河木桥。虽然不宽,当时却是从县城过淮河到信阳的唯一通道。20世纪70年代初,我已在县城工作。我陪着我祖母到信阳看病,回来时路过庞湾木桥,恰巧遇到淮河涨水漫上桥面,水不深,只到人的脚踝,两边的栏杆还能看到桥的走向。我的同事背着我的祖母,我在旁边搀扶着小心翼翼地蹚水过桥,至今记忆犹新。

20世纪80年代初,城南的大埠口已建成一座钢板漫水桥。木桩深深地打入河床,上面铺上钢板,大约有七八米宽。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历三月三濮公山庙会异常热闹。有一年我和同事一起去濮公山赶庙会,路过大埠口桥。只见桥上挤满了人,我们只好随着人流慢慢向前挪动,虽是暮春,天并不热,却挤得满头大汗。桥两边不时有人被挤掉到水里,还好有小船救上来,有惊无险。那个画面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

本世纪初,大埠口东边建成了尹湾淮河大桥,钢筋混凝土结构,高高的桥墩,宽宽的桥面,230国道上的车辆,络绎不绝地通过大桥。我表兄曾在濮公山下的水泥厂工作,住在中渡店,每到逢年过节我去看他,骑车或乘车从尹湾大桥经过,方便多了。

2019年,当年刘邓大军抢渡淮河的大埠口,渡淮大桥建成了。桥长2303米,桥面宽24米,双向四车道,配套景观双向2.5米人行道,柏油路面,大理石护栏,雄伟壮观。一个夏天的夜晚吃过晚饭,孩子开车带着我们老两口到渡淮大桥乘凉。远远地就看见高高的桥塔上探照灯变换着各种色彩,光柱旋转着射向四面八方;两边的斜拉钢索上装饰着霓虹灯,闪闪发光;桥两边的灯柱上船形路灯照得桥面异常明亮;整个大桥犹如一条火龙横卧在淮河之上,显得生气勃勃威武雄壮。桥北头大街上的人行道外边,摆满了各种摊贩。有卖农副土特产的,有卖衣服的,有卖小孩玩具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派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

淮河大桥,一座一座地建起来,见证着中华第一古县天翻地覆的发展变化,实在令人感叹!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