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哲 文/图
“我今年84岁了,但我就是离不开编渔网,一天不编就一天不得劲。”近日,在淮滨县王店乡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胡继扩说,他有5个儿子和1个女儿,家里不缺钱花,但是他就是不想闲着,他觉得有事可做,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还能支持村里的工作。
像胡继扩从事渔网编织的老人,在王店乡随处可见。据了解,他们现在编织的大多是地笼,型号有十几种,工钱根据渔网的大小,从2元到20多元不等,群众一天编织渔网可以收入30元到50元。
“我做这个已经有7年了,每天午休过后和街坊邻居就相约着过来编网。在这有人说话,还能一起做工挣钱,日子过得很充实。”在王店乡宋营村的一间厂房内,74岁的宋义芳老人正在编织地笼。
“我是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来的。现如今,已经覆盖了全县17个乡镇,发展渔网编织加工车间厂点30多个,培养的技术员工已经达到13000多名。”渔网编织厂的负责人叫马付有,是周口商水人。目前,编织厂的产品已经远销到越南、新加坡等14个国家。
“这都得益于政府的支持。”马付有表示,接下来,要把老家商水的渔网产业全面复制过来,在淮滨县打造渔网编织的全产业链。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