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甘冲景致新 尤感故人情


□本报记者 李亚云

谷雨后的甘冲村万物生发、拔节向上。整个村庄喧腾热闹、希望饱满。这希望洋溢在采茶人上下翻飞的指尖上,洋溢在正紧锣密鼓建设的民宿项目中,洋溢在茶人幸福的收获里,更洋溢在游客定格的笑脸上。

4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浉河区柳林乡甘冲村。茶山之上,草木葳蕤,茶园点缀在山水间,散发出茶乡独特的韵味。远观茶山,星星点点的彩色在绿色背景之下分外耀眼。走近细看,是勤勤恳恳的茶农正在采摘新芽。

“全村4500多亩茶园,是村民致富的希望之一。我们春天收获茶叶,秋天收获板栗。近些年,村里又搭上了文旅产业发展的快车。随着白鹭洲和松林苑落地我们村,现在的甘冲村算是越来越有名气喽!”刚一遇见,甘冲村党支部书记胡连志就将村中的“致富经”和盘托出。

论信阳茶村,甘冲村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她养育了著名的信阳毛尖之父——甘以敬。甘以敬,清同治三年出生于柳林乡甘家冲(今甘冲村),前清秀才,地方士绅。受康有为、梁启超影响,甘以敬为振兴实业,办商行、开书肆、拓荒植茶,于光绪二十九年创办“元贞茶社”,后又创办“车云茶社”“裕申茶社”等,是信阳毛尖的培育和开创者。清宣统三年,甘以敬在甘家冲一带的丘陵地带植茶3万余窝(约合30余亩),影响逐步扩展。甘家冲及附近民众纷纷仿效,开山植茶。

星霜数易,茶香依然。在甘冲村,至今仍留存着甘以敬故居旧址和他曾经种植的两片茶园。在胡连志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甘以敬故居。这座大宅院因年久失修已不复往昔的辉煌,但石纹苍老、草木扶疏,一砖一瓦都在讲述着故人旧事,让人感慨不已。

一片板栗林掩映下的茶园,低矮的茶树上,鲜嫩的芽叶饱满鲜活。胡连志指着眼前的茶园说:“这就是咱信阳本土的老旱茶,我们村中至今仍有90%以上的茶园种植的是老旱茶。这就是甘以敬为家乡带来的茶叶品种,而今也成为我们致富的金叶子。”

不同于我市别的产区追求“一芽一叶”的精致,甘冲村的茶园,片片嫩叶皆可成茶。“口粮茶”“亲民茶”的定位让甘冲村的茶更接地气。特别是茶农与粒粒香茶业有限公司签订茶叶青叶购销协议后,甘冲村的茶叶通过加工,为花茶制作提供茶坯,或为抹茶、茶粉等茶产品提供原料,大大延长了茶叶的采摘时间。

甘冲村因茶而富、因茶而美,更因“宿”而兴。自白鹭洲、松林苑落户村庄以来,甘冲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子发展动能十足。昨日,在松林苑,前来品美食、赏美景、享茶香的游客络绎不绝,正应了牌匾上“客似云来”之景。藏于山水之间的白鹭洲同样“酒香不怕巷子深”,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

甘冲景致新,尤感故人情。而今的甘冲村,正如一株株栉风沐雨的茶树,正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阳蓬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