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新茶农——信阳毛尖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马童 文/图

今年春茶开采伊始,浉河区浉河港镇丰家冲村茶农秦保国最终下决心不再参与采摘青叶,只为专心炒茶,而他的连襟周守万也决定一心组织采摘青叶不再炒茶。

“我从16岁开始炒茶,到现在整整50年了。”4月15日,周守万对记者说,“现在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守着家里的这50多亩茶山,在短暂的十来天里能把青叶都摘回来,我就很满意了。”

周守万要守好的茶园是地道的信阳老旱茶,按他的说法是真正的信阳茶。他还坚持一个原则——青叶不下山。他说:“我从来不把青叶带到山下去卖,都是懂行的来山上找我买。”

秦保国专心炒茶也有他的想法。因为找他买茶的回头客多,为了炒出他们需要的茶叶,他实在没有精力再去操心采茶的事儿了。

秦保国说:“我现在只操心两件事,一件事是有人把好的毛尖青叶送来,另一件事就是有人来买炒好的干茶。”

由于精力有限,秦保国炒茶只收附近几座茶山的青叶。此外,对于一些愿意自己买青叶来加工的人,他也很欢迎,按他的说法,炒茶本来就是挣工夫钱。

4月16日,周守万和秦保国迎来了一批共同的客人,专门来买老旱茶。当天下午,这批客人到周守万的山上买下一天采来的青叶,夜晚送到秦保国的茶场炒制。

当晚秦保国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客人们送来的100多斤青叶,加上前一天约好来炒制的几十斤青叶,第二天出了近40斤干茶。

整个采茶季,秦保国每天的忙碌从下午6点开始,约好了卖青叶的茶农和自己带青叶来加工的顾客陆陆续续地到来,他便准备开始炒茶。而他的妻子严厚娥则在厨房忙着招待客人。

“只要客人愿意,来我们家买茶的或炒茶的,我们都管饭。”严厚娥说,“我们姊妹7个都靠茶叶吃饭,能到我们这来,就都是客人。”

严厚娥姊妹做茶在浉河港镇有些名气,加上表亲,他们十几家相互帮衬做茶,回头客很多,从不担心茶叶销路问题。做得最好的当数妹妹严厚霞一家。严厚霞家联合了当地十余家茶农成立了有福茶叶合作社,有近千亩的茶园,还在镇上开了门店。最关键的是,有福茶叶合作社早已是农户式经营的升级版,从茶园管护到青叶采摘到干茶炒制再到网上销售,他们都有着明确的管理机制。

今年春茶开采后,严厚霞就安排女儿和茶工一起住在茶山上,一方面为了管理茶工的食宿,另一方面为了打理采来的青叶,有时一天会有200多斤。丈夫晏有福负责联络各方买主,也负责茶叶的炒制。在采摘量大,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也会借用一些茶场的设备。比如,这几年炒好的干茶最后的色选工作就委托给了同乡的另一家茶场,利用色选机分拣得干净且效率高。严厚霞负责守店,一方面包装分发茶叶,另一方面,招待一些愿意留下吃饭的客人。儿子则专一负责守网店销售工作。

春意渐深,茶乡的茶味也愈发浓郁。这群从肩挑手揉走来的茶农,怀着满心的欢喜终日劳碌着。曾经,他们燃起木柴、操起茶把,炒出散发着木炭味的信阳毛尖,再挑到山下去卖。如今,从茶园到茶场到集市都修好了平坦的水泥路,茶叶的炒制加工有了现代化设备加持,线上线下齐发力让销路也更为畅通了……小小的“绿叶子”成了茶农增收的“金票子”,茶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