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康松)4月17日上午,“烛光义教”科普公益活动(信阳站)启动仪式在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小礼堂举行。
启动仪式上,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海涛代表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志愿者总队向信阳市分队授队旗,并向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浉河区东双河中心校和光山县周湾小学4所学校捐赠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普设备。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志愿者讲师、烛光义教创始人、北京景山学校原科技教师沙有威为现场的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机器人示范课》,北京市电化教育馆原馆长、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北京早期教育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潘克明为与会嘉宾作了一场题为《运用融合创新理念把握人工智能特征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主题报告。
据悉,“烛光义教”公益科普活动是由中国电子学会发起,面向乡村中小学校推广普及现代科技教育的公益项目,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及欠发达地区倾斜,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该公益活动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为广大乡村中小学生补充“科学营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承担者,也是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者,肩负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烛光义教’是中国电子学会为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有关要求,面向中小学校普及科学技术,丰富教育内容的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这次科普公益活动,能唤起更多孩子的学习热情,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为推动信阳市科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水平做出积极贡献。”王海涛表示。
据了解,迄今为止,“烛光义教”公益科普活动的志愿者们已累计行程超过8万公里,活动遍及全国100多个县级行政区、300多所乡村中小学校,共为3万多名学生开展了450余场公益科普讲座。
“在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中国电子学会走进老区信阳,组织开展一系列意义非凡的科普公益活动,既给我们送来了科技教育的‘及时雨’、烹制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普‘盛宴’,又将科学的火种撒遍信阳大地,点燃了更多老区孩子的科技梦想,还将为一线乡村教师和志愿者提供专业、实用、可持续的培训发展和服务支持,助力老区学校实现科技教育的‘自我造血’,为老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在启动仪式上,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骁勇激情满怀。
陈骁勇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将会巧借科技的“东风”,结合信息科技最新发展成果,开拓创新,自信自强,不断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科学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受资助学校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用科技和教育的力量点亮希望,打造老区教育新活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