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茶香马家畈


唐道武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人吴惟信的这两句诗,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在春天的喜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笔者也附庸了一次风雅,忝列浉河区文联作协举办的一次采风活动,在浉河港镇的马家畈村畅饮了新春好茶,饱览了茶乡风光。

一壶老茶香古今

马家畈村位于浉河港镇的南部山区,环南湾湖旅游公路纵贯南北,使我们采风的小车一路顺风地直达村境,放飞的心情不言而喻。

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唐善义的引领下,大家走进了路旁的一家名叫“稳臻”的生态茶坊,董事长周子月先生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并请大家品尝他按照传统工艺炒制的毛尖新茶。那清香啊,丝丝缕缕,沁人心脾,一杯下肚,顿生清风徐来的感觉。众人忍不住连夸:“真乃茶王之乡的好茶!”

见大家夸赞,周子月不无自豪地说:“你们这喝的虽是今年的新茶,但从传承的意义来讲,这也是一杯传统的老茶。”据他介绍,马家畈村地处白龙潭与黑龙潭两大名茶村之间,所产的茶叶与“两潭”之茶一脉相承,并无两样。该村有座董奉寺(又称董峰寺),坐落于海拔近700米的董奉山上,乃古人为纪念“杏林春暖”的东汉名医董奉所建。该寺周围全系沙壤砾土,有古茶树遗株,据说茶圣陆羽到信阳访茶,也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呢!

董奉寺在唐代是否种茶,现已无考,不过在明代种茶却是有所凭据的。清末贡生刘海涵先生世居白龙潭村,据他所著的《龙潭新志》中记载:马家畈以明代御史马録而得名,马録字君卿,明正德三年进士,初授固安令,后升御史。这位马大人平时爱饮家乡的散茶,曾对人称赞此茶“诚佳茗”。

在黑龙潭出水口北岸,原有马君卿墓,后为洪水所毁。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知道在明代这里已经有佳茗了,而且袅袅茶香一直被历史保鲜至今。

一溪春水载风情

在马家畈村你随便走进哪户农家,主人都会热情地向你奉茶,一盏香茗顿使你心生暖意。当问及主人这茶为什么恁香醇时,他们又像是众口一词似的,都说:“茶好水也甜呗!”

是啊!古老的龙潭河从村正中心流过,清澈的河水四季不涸,是村民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源泉。村民们都认为,董奉山厚载,龙潭水有灵,是这片独特的灵山秀水孕育了名茶,滋养了百姓,因而对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都特别关注和热心。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因势利导,在带领村民发展种茶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茶旅融合、康养服务等新业态,不仅使全村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也使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

如果你没事沿村里的景观道或沿河大道走走,你会发现沿途各类茶馆、茶舍、茶楼、茶社、茶作坊、茶餐厅、茶文化园等随处可见,争奇斗艳,使人处处感受到春风拂面,茶香怡人。如果你再深入小巷里仔细瞧瞧,更会发现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很干净整洁,时有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小景点缀其间,让人总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就连过去肮脏不堪的民用厕所,也全部改成水冲式卫生间或旅游公厕了。

陪同散步的村党支部书记胡金忠告诉笔者,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村里这些年大力推进改水、改厕、改圈、该园等工作,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规范化、生活小区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获得了不少荣誉。该村已先后入选“信阳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信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村党支部也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一村茗香醉游人

当日下午大家余兴未尽,又乘兴登上了几处茶山,去领略那不带雕琢的茶园风光。

站在高处远眺,只见山山岭岭,沟沟壑壑,到处都是正待开采的茶园,层层茶树就像一条条绿色的腰带,重重叠叠地缠绕着山坡。因为茶叶还没有大面积开采,偶有几位穿红着绿的采茶女散布在茶丛中,把满目春绿的茶园点缀得别具风情。眼观茶园千重浪,耳听山谷百鸟鸣,这使大家忘记了登山的疲惫,顿生振臂欲呼的豪情壮志。

据了解,马家畈村现有各类标准化茶园一万余亩,全部分布在以董奉山为主的崇山峻岭之中。村里鼓励茶农在生产中加强质量管理,自觉按照国家食品工业的相关要求,实行清洁化、不落地生产,因而所产的茶叶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全村已拥有稳臻、豫信、德茗等市区级先进茶企5家,涌现出一大批茶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

时近傍晚,西边的天上捧出了朵朵霞云。采风快结束时,也正是茶农们点火炒茶之时,满村氤氲着醉人的茶香。大家陶醉在这浓浓的茶香中,无不流连忘返。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