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吕能广花5年绣3米长《清明上河图》,彩视APP粉丝量近百万——

退休生活别样精彩


□本报记者 杨长喜

退休后的生活怎么安排?这是许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花5年时间绣出3米×1米的《清明上河图》;又花时间将视频号做成了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大V。信阳电力技工学校的退休职工吕能广通过不断学习,点亮了退休后的精彩人生。

“这就是我花5年时间绣成的《清明上河图》。”4月10日,在浉河区合惠园小区,3米×1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作品挂在吕能广女儿家的客厅里。这幅十字绣绣的是《清明上河图》中间桥梁部分,整张图看起来十分精美,游玩的人们、错落的树木等跃然绣布之上。即使是同一棵树,仔细看去,也有不同的层次。“这些都需要用不同颜色的丝线来绣,就这一幅图,用了68种不同颜色的丝线。”吕能广介绍。

男士绣十字绣,并且能坚持绣成,这中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作为退休教师,吕能广一直有一股钻劲儿。“前些年,十字绣十分流行。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棋友正在绣十字绣,我就问她,男的可不可以绣?她跟我说可以啊!然后我就买了针线、绣布,开始学习十字绣。”吕能广回忆道。

吕能广有着一定的刺绣基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帆布包非常流行。当时正在部队服役的他有一段时间就负责绣帆布包上的“为人民服务”等字样。初学十字绣,吕能广只绣一些简单的小尺寸图,有时候也跟老伴相互合作。后来,老伴因为血压高的原因,不适合做刺绣,他就自己坚持了下来。随着刺绣技艺渐长,他就买来了《清明上河图》的绣布,挑战更高难度。

“因为这个是满绣,一开始,也是出错。错了就拆线,拆比绣更麻烦。绣一天的,要拆几天。”就这样,在不断的锻炼中,吕能广的刺绣手法越发娴熟。前前后后花了5年时间,这幅《清明上河图》终于绣成。在绣成那一刻,吕能广心中满满的成就感,“有人建议我卖了,说能卖不少钱。我想想还是算了,留给孩子们吧,是个念想。”就这样,绣好的《清明上河图》被挂到了女儿的家里。

“完成《清明上河图》后,后来又绣了几幅作品,眼睛是真不行了,就停下来了。”已经年逾七旬,吕能广便将刺绣装备送给了别人。

在学习十字绣的过程中,吕能广同时培养着其他的爱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为之拍照、做视频,成为许多艺术团的义务摄影师、摄像师。

“你看这个,是信阳市爱心巡演艺术团年会的视频,分上下两部分。因为美篇有时长限制,我就做了两条。”拿出手机,打开美篇,吕能广打开了话匣子,介绍着他的视频作品。

吕能广拍照片、做视频,已有几年时间。为了画面稳定,他还专门买了三脚架、稳定器。每逢演出,他在那里一坐可能就是几个小时。演出结束后,他又开始用美篇、彩视等APP出作品。在吕能广手中,做视频、美篇等很简单:只需要打开APP,使用模板、录入素材、输入文字、挑选音乐,作品基本上就成型了。目前,他“静候佳音”的彩视号,已经发布了3400多条视频作品,并有99.9万的粉丝,获得了5500多万次的播放量;“静候佳音”的美篇号,也发布了620条作品,获得了291万次的阅读量。

“人这一辈子,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我身边也有很多跟我一样,老年生活很丰富的人。老有所乐,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吕能广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