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存,是浉河区柳林乡甘冲村松林苑民宿的主理人。许多人问我为什么放弃在大城市发展,回家乡做这个民宿项目,我想说的是,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值得我用一生去守护。
2000年,我去广东做电子行业。此后,就立志:等挣了钱,一定回家乡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有了志向,成长才不会迷航;有了志向,才有奋斗的动力。2007年,我回到家乡,用打工积攒下的钱创业,开了个维修手机、卖手机配件的店。因为赶上好时代,我的生意一直很好。2009年,我又创办了信阳知己通讯,在不被同行看好的情况下精耕细作,时至今日,已是这个行业信阳区域的佼佼者。
在外打拼那些年,我一直怀着建设家乡、造福乡亲的初心。得知乡村振兴战略在柳林乡如火如荼实施,于是我就联系到我们村党支部书记胡连志,说了自己的打算。听说我想回家干点事,胡连志表示大力支持。然后,我在自家宅基地旁边流转其他乡亲的土地,修了鱼塘,种上荷花、养上鱼。看到旁边停工多年的矿坑,我想在矿坑边上建高端一点的民宿肯定前景很好。
把想法付诸实施时遇到很多困难,起初一些乡亲不支持,不愿把土地流转给我,经乡里和村里干部多方协调,村民们同意了。再就是资金方面,一开始我的预算是500万元,没想到后来花了2000多万元。每一步都需要钱,比方说园林设计与建设、室内装修和布置,以及后期智能家居的置入。好在这些困难后来都慢慢解决了。
目前,我的民宿还没有完全做好,因为服务方面还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标准,加上还有几间民宿没有建设好,所以从去年11月到现在,还是试营业阶段。让我没想到的是,试营业以来,民宿这么受欢迎,每个周末都人员爆满。我估算了一下,仅餐饮方面,每周一到周五,每天接待游客约200人;逢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接待游客500人以上。我的目标就是让游客来这里既能亲近大自然,又能享受到现代科技的美好。同时,还能够带动周边村民共享庭院经济的红利。
既然想着做民宿,我就要做高端的、时尚的民宿。我要把柳林特色风味的餐饮美食、全屋智能的乡村美宿、四周环绕的茶山步道等完美地融入山间“天池”边。下一步,我将继续完善民宿的基础设施,多培养一些高素质服务人才,预计到今年10月1日,我的松林苑就能全面开放,将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股中坚力量。(自述:刘存 整理:本报记者 周涛)
记者手记
做一颗耀眼的“星”
□周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乡村是青年建功立业的良田。新时代青年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在信阳,许许多多年轻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投身乡村振兴中来,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星”。无疑,刘存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存思想中的松林苑,一期是秉承“自然田园诗意+现代智能科技”的设计理念,二期是秉承“健康、时尚、自然、文化”的理念,它将成为一处以茶文化传播、茶制品品尝、生态观光为主题的集观赏、品鉴、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民宿。在我市“1+5+N”文旅融合发展体系中,“N”意为全域串联、多点打造、提质丰富N个沉浸式场景。无疑,松林苑便是这“N”中之一。
如今在信阳,一批批既富了乡亲又能够安放“乡愁”的高品质民宿,多点开花。市民及周边城市的游人总是乐意将周末和假日的时光,用于寻觅周边的“诗与远方”。相信不久的将来,松林苑将打造成为信阳“自然田园诗意+现代智能科技”的民宿典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