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山村孕育新“鸡”遇


□本报记者 王凌云

在新县苏河镇赵坳村的一处山头,河南杉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此养殖的一只只食品种鸡,已经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我们的自动化养殖系统,包含严格的温控设计、自动通风、自动输蛋、自动清理、自动喂料和污水处理。可以说每一只种鸡,都是‘喝着山泉水’‘住着恒温房’长大的。”公司管理人熊万春介绍。

跟随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基地,记者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自动消毒喷淋系统的“消毒关”。

“这个是他们基地的第一道安全防线,全身消毒3分钟以上方能进入大门。疫情严格防控期间,基地内人员始终无一感染。”赵坳村村党支部书记吴磊补充道,“里面那个生态养殖车间,平时其他人都进不去,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立足“青山”,开拓“金山”。从种鸡——鸡苗——蛋鸡——鸡蛋——有机肥,河南杉村生态农业立足当地、精耕行业,将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种鸡的人工授精、自动孵化、生态养殖、鸡粪处理的全链条衔接。在严、精、细的现代化技术和生态理念加持下,基地一年可产种蛋2亿枚,鸡苗成活率高达98%,是“华莱士”“肯德基”的战略合作伙伴和食品供应商。

指着一处冒着水汽的高炉,记者好奇养殖基地用此做什么?“那是用来高温处理鸡粪的。”熊万春笑着解释。

“我们的鸡粪是高标准农田改良的优质有机肥,常常供不应求!”指着库区内已经高温、加菌、发酵处理而无异味的鸡粪,熊万春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除了种鸡和鸡蛋,我们还有一笔收入来源于有机肥的售卖。经过加工,大约4吨鸡粪可产出1吨有机肥。这种肥料多用于当下较为火热的生态农业中,是草莓、火龙果、茶叶、有机蔬菜等较为优质的生态肥料。”

昔日贫困村的荒山,如今生出无限新“鸡”。据悉,基地所在的赵坳村以土地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资金入股,与河南杉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去年已为村集体收入增收26万元。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兴了乡村,也富了农民。”苏河镇党委负责人张昭介绍,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变为养殖工人,在基地就业的正式工100余人,公司提供住宿和餐饮保障,每人每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可稳步实现就近就业。

由于种鸡的自动化养殖仍需用人工授精、动态监测、温度调控、育种挑蛋等专业技术人员,基地对工人有着较高的选用标准。记者在上墙的几项规章制度中看到,基地除了对工作考核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还对不同环节的工作有着细致入微的把控,比如明确规定了一舍数量、冬夏棚温、成活率奖罚等,以此确保鸡蛋和种鸡的质量。

作为一名熟练的挑拣工人,56岁的郑晓女告诉记者,她吃住都在基地,每天工作约9个小时,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由于之前就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对她来说,这份工作还算轻松。

当地村民邱洪照,是2023年刚入职的后勤务工人员。已年过花甲的他,每日负责运蛋箱的冲洗工作。他告诉记者:“120元一天,包吃住,离家也不远,对这个工作我很满意。”

春日暖暖,正在收拾运蛋箱的老邱,忙得不亦乐乎……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