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河南信阳:互助养老,既不离村也不离家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贾伟 信阳日报记者 周亚涛

方明菊是戴畈村的一名留守妇女,同时也是一名孝心护理员。她负责照顾村里老人的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每周上门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医、精神慰藉等服务。

老人爱吃啥,生活需要啥,身体注意啥……方明菊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像方明菊这样的孝心护理员,戴畈村还有5位。在老人们看来,她们不是亲闺女,胜似亲闺女。

戴畈村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属于大别山腹地。作为典型的山区村、留守村,戴畈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老人照料难、留守儿童照顾难、留守妇女就业难”问题突出,空巢化日益严峻。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指导下,戴畈村依托熟人社会和村社组织,组织动员留守妇女组建孝心护理队,探索出以关心关爱“三留守”为主要内容的“戴畈模式”,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做出了有益探索。

养老路上的贴心人

方明菊的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除了这份工作,方明菊还要照顾家庭,对于她来说,孝心护理员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方明菊说。

在戴畈村,流传着许多方明菊与老人的温暖故事。2020年6月的一个深夜,方明菊接到独居老人张祖秀的求助电话——老人突发心绞痛呼吸急促。方明菊立即穿上衣服,赶往老人家中探望。

赶到张祖秀家,只见老人坐在藤椅上呼吸困难,上不来气。作为自己的重点服务对象,方明菊对老人身体情况十分了解,知道是老人的冠心病犯了。

按照平时护理员培训时所学的救护知识,方明菊没有第一时间挪动老人,而是帮助老人服下速效救心丸,随即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电话联系老人在外地的儿女。

在此期间,方明菊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悉心照料。直到老人病情好转,身体无大碍后,方明菊才放心回家。过了几天,老人身体恢复,全家人拉着方明菊的手不放,连连表示感谢。

“如果不是她第一时间赶来,我妈妈就没了。”张祖秀的女儿说。

温暖的故事还发生在闵秀英老人身上。闵秀英早年老伴去世,后来女儿出嫁,独自一人生活。前不久,因为胃病疼痛难忍,闵秀英听说吃花生可以缓解,但苦于自己年龄大了不能种地,又不方便去市场购买,于是便朝邻居讨要了一些。

最近,眼看花生就要吃完了,闵秀英发了愁。听说此事,方明菊将自己家的花生拿出来并炒好,专门给老人送去。闵秀英感动不已,连连道谢。

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小到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脸梳头,大到救人于危难之中、助人于急需之时,孝心护理员们用实际行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位老人,被老人们称为养老路上的贴心人、知心人。

居家养老“戴畈模式”

戴畈村下辖9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138人,在村生活人员仅488人。其中,60周岁以上留守老人210人。按实际在村人口计算,老龄化率高达43%。也就是说,常年生活在村里的近一半都是老人。

聚焦农村居家养老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信阳市民政局以戴畈村为试验田,以居家养老小切口,通过“党建+”“社会组织+”,让留守妇女照顾、服务本村留守老人,实现自身就业不离村,形成了以破解农村“三留守”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戴畈模式”。

信阳市民政局驻戴畈村第一书记邹明介绍,早在2017年,村里就成立了老年协会,由村党支部书记任会长,老党员、村干部为副会长,在全村范围内招募素质高、人品好的留守妇女作为孝心护理员,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免费为留守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助医、助行、助洁、助餐、理发、送生日蛋糕等7项服务。

孝心护理员的选拔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家孝敬父母、在村乐于助人,并且熟悉村里公共事务,深受村民信任。“那些没有孝心、没有爱心、作风不好的人是当不上孝心护理员的,我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作为孝心护理队第一批队员,方明菊提及自己的工作很是自豪。

孝心护理队成立以来,当地积极协调民政、人社、残联、妇联、卫健委等资源,精选养老服务常用知识和必备技能,免费为护理员提供包括心理咨询、基本护理、交谈礼仪、紧急救护、清洁理发在内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护理员服务能力和水平。

截至2023年年底,戴畈村累计给老年人送生日蛋糕198个、上门理发3512人次、助医36人次、助行56人次、助餐47人次、助洁3468人次、精神慰藉7038次。

此外,为打破“一刀切”服务模式,提供分类精准服务,由老年协会牵头,在全村逐户逐人摸排老人信息,明确不同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将60周岁以上的重度残疾老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和存在特殊困难的老人(包括“五保”老人)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孝心护理员每周二、周五上门服务;另一方面,将60周岁以上留守老人纳入一般服务对象,每月9日、19日和29日定为服务日。

孝心护理员还会与老人及其子女建立并保持电话联系,就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需求等详细沟通,做到因人施策、灵活调整。

谈及“戴畈模式”的核心内容,戴畈村党支部书记石彩清介绍,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帮助留守妇女更好发挥照顾“一老一幼”的扁担作用,统筹解决“三留守”难题,形成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石彩清表示,下一步,村里将把工作重点放在社区食堂建设上,解决老人“做饭难”“就餐难”问题,为老人免费提供养老助餐服务。

让老人开心,让家人放心

走进戴畈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房屋、宽广明亮的文化广场,温暖和煦的阳光笼罩村庄。在“三留守”服务中心,老人们正悠闲地聊天、下棋、锻炼,一片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景象。

除了提供上门服务,当地还打造老年人专属公共活动空间,吸引村内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2018年,信阳市民政局多方筹措资金,围绕留守妇女就业不离村、留守老人日间照料、留守儿童日常关爱思路,在箭厂河乡建成河南省首家“三留守”服务中心,可分时段为全乡4000余名“三留守”人员提供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养老院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中心聚焦需求导向,在功能区划分上,充分考虑老人与孩子的实际需要,设置综合活动室、儿童关爱室、孝老活动室、残疾康复室等,可满足老人交流活动、读书看报、健身娱乐、看护孙辈儿等多种需求。

在居家养老“戴畈模式”的推动下,戴畈村不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依托村级互助平台,激活村庄资源、降低服务成本,实现了“既不离村也不离家”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这不仅提高了老人生活质量,缓解了家庭照顾压力,也让常年在外务工的家人安心、放心。

戴畈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先后获得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戴畈村老年协会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目前,箭厂河乡13个行政村共配置54名孝心护理员,已全部推广居家养老“戴畈模式”。

在信阳,“戴畈模式”已成为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全市1790个村开花结果,覆盖率63.6%,服务6万多名农村老人,“十四五”期间将覆盖全市所有村。一幅孝老爱老、乡村善治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本文原载于2024年3月7日《民生周刊》)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