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萱 周坤
伴随《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印发,广大教师认识到要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补习负担,必须展开提质增效的教学。然而,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促使其学以致用的关键一环,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作业设计,要思考如何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文核心素养、智力理论设计高效的作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课堂作业趣味性设计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渴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习的时间更耐久,不易出现厌学的状况。小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能够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进去,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就非常懒散,往往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毫无积极性。因而,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种类要多,并且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作业的品质就会提升。
设计交互型作业,达成目标融合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设立跨学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与之相适应的交互型学科融合作业设计也变得日益重要。跨学科交流意味着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灵活地进行横向联系,在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寻求共通点,并尝试运用综合的知识经验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语文作业设计要有学科融合的视域,让学生在跨学科作业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的作业空间指向学生的生活,是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可以将语文的阅读文本与美术学科加以融合形成图文组合式作业,思维导图的形式既能帮助学生高效阅读文本内容、概括情节,又可以将美术知识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性、创造性思维。语文作业除了与某学科知识直接结合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与其他学科进行互动,比如在学习红色文化单元时,通过拍摄照片、录制视频、上网查资料、实地参观、采访身边人等作业形式,既融合了道德与法治、音乐、历史等多学科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各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又教会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文化场馆等资源,获得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注重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回归生活是当前教育的首要目标,现行作业设计最大的问题正是和实际生活脱节,将课文作为作业内容的中心,导致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始终不能摆脱教材的束缚,无法依靠生活经验辅助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也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护。因此,作业设计一定要指向生活,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探究教材中的生活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迈进社会,丰富生活感悟。只有社会化、生活化的作业内容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的讲授,更要关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例如,在学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自然的魅力。首先,学生在周末和父母或其他同学结伴走进公园,用耳朵倾听,用眼睛捕捉,感受秋天的气息;其次,学生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秋天景色记录下来,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脑海中浮现出的秋景;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记录的秋天,感受秋天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这种生活化的作业任务,可以打破课堂和生活之间的壁垒,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也能释放学生天性,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既感受到语文美的一面,又提高了语文能力,一举两得。
作业对象更明确,减轻家长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首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教育者要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素养。家长应该明白,当孩子做家庭作业遇到困难时,只有给予良好的引导互动,帮助他们规划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明白作业背后的逻辑深意。就像“支架式教学”那样,引导孩子沿着“支架”由浅入深,逐步理解复杂的概念意义。其次,教师要合理安排家庭作业。教师要坚决抵制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作业,对于过度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的作业要谨慎布置,或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完成,防止学生的作业变成家长的作业。再次,教师要明确家庭作业批改的职责。批改家庭作业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教师可以让家长协助检查学生作业是否完成,但对作业的批改还得由教师主导承担,或者教师可以积极成立班级学习小组,挖掘“小先生”,让“小先生”带领组员进行家庭作业自查,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把握主导地位,守好作业批改的“总大门”,明确批改要求,防止作业批改再次发生异化。
注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分层性
作为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在语文学习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十分重要,学习满足感能够成为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要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学会分层设计作业。要避免统一难度与形式的作业,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将分层作业贯穿于语文学习各个教学环节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是掌握生字词或学会语句修辞,均可以通过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教师设计作业时注意语文基础厚实的学生需要“吃饱”,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能吃”。因此,需要针对性布置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可以夯实基础、适当拓展、提升素质为主,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围绕不同学生的基础分层设计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创新实践,契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使学生从作业设计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改善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系罗山县彭新镇中心学校教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