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求“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我们扎实推进“三农”各项工作,克服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重要的方面。目前,各地乡村产业都有了一定基础,有些地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很红火。以国人熟知的沙县小吃为例,从起步阶段的“小作坊、夫妻店”式的低端粗放经营,到新时代“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集约发展,福建省三明市多年来坚持把沙县小吃当作大产业来做,把小吃当作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让沙县小吃实现了从跳出“农门”到走出“国门”的华丽逆袭。据统计,沙县小吃在全国有8.8万多家店,年营业额5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超过30万人。
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走深走实,还要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的经验。“千万工程”深入实施20多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当然,确保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取得成效,须从群众身边实事破题。比如,推动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循序渐进推进农村改厕,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可以说,把“政府想做的”和“农民想做的”结合起来,才能绘就出更多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广袤田野上,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个个生动场景汇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科学的战略需要科学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有可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