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推进优质稻米品牌建设


——访市人大代表杨长太

□本报记者 周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六化’路径,培育招引优质稻米深加工企业,实行弱筋小麦‘六统一’经营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渔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以上,推动红薯、中药材纳入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这给了我们种粮人极大的鼓舞。”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光山县东岳村致富带头人杨长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受振奋。

“信阳位于中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就了信阳成为我国籼稻最佳种植区域之一。绿色高效是稻米产业的未来,打响品牌是优质稻米‘出圈’的必由之路。”杨长太分析认为,当前,我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具体表现在标准化生产基地体量小、稻米品牌缺乏“拳头”产品、农户种植品质不达标、区域品牌不够响等方面。

如何推进信阳优质稻米品牌建设、增加群众收入、赋能乡村振兴?杨长太提议,组建稻米产业协会(联盟),整合水稻品种选育、高产栽培、精深加工、营销网络以及名优品牌等方面资源,推动区域产业链融合;培育更多更优的经营主体,在招商引资中,不断延链、强链、补链,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加快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信阳稻米”建设,全力打造一批本地稻谷加工产业龙头企业;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实施水稻良种繁育,打造种业“芯片”,为发展品牌农业提供支撑;推广运用生产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统一使用“信阳稻米”地域商标和地理标志,形成核心竞争力;做好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