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整治,目的在于“治”。为堵塞漏洞,我市强化联动机制,督促财政、审计部门加强对各单位发放津补贴、“三公”经费支出等进行监管检查、审计监督。建立基层党风政风工作联系点机制,对纠治“四风”情况进行观测,收集采纳意见建议32条。深化通报曝光机制,全市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131起200人。
机制上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才能实现“人、制、物、效”的统一。全市完善“协作区+乡镇(街道)纪(工)委+村级廉情监督员”机制,10个县区216个乡镇完成“三化”建设任务,并将集体资产超千万元的217个重点村(社区)纳入提级监督范围。
作风建设要想“看得见”,须从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迫切需解决的民生问题改起。
紧扣民生选题,写好执纪为民“文章”。2023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境、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9大领域,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查处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68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14人,党纪政务处分315人,通报典型案例37起。
树正导向,激励担当护发展
作风建设,就是要让群众有靠山、干部有导向、发展有保障。
过去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三重一防”,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明确17项重点任务、细化78项监督措施,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428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775人,信阳在全省相关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过去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突出“严管厚爱”,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6141人,其中第一二种形态分别占46.6%、44.8%,推动实现惩治极少数管住大多数的目标。
过去一年,市纪委监委聚焦“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修订《信阳市容错免责事项备案实施办法》,规范备案流程。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党员干部澄清正名,狠刹歪风邪气,做好被问责干部的跟踪回访工作,真正为履职者保驾、为建设者护航。
过去一年,市纪委监委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出台20条监督措施,深入开展专项活动,选择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围绕17个重点监督事项,推动解决问题144个。对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一律严查快结,全市办理案件198件,党纪政务处分245人,切实为老区高质量发展强化纪法保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营造“严的氛围”、树牢“实的导向”、激励“干的担当”,我市将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努力把作风建设“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