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海)1月28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信阳代表团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
陈志伟代表说,过去一年,全省发展成绩不易、过程艰辛,全省经济回稳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将围绕省委、省政府2024年各项工作部署,抓项目、抓投资,加快增发国债项目落地,大力推动交通优势再造;抓产业培育,抢占新赛道,以豫东南高新区零碳园区为平台打造特色园区,推动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抓创新引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大别山实验室建设;抓生态及价值转换,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积极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打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抓发展和安全,守住安全生产、防汛度汛、重点领域风险、安全生产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信阳一域之稳为全省之安作出贡献。
沈庆怀代表建议,要围绕推动“国之大者”“省之要者”加强地方立法,制定黄河保护法实施办法、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河南医学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围绕民之所需、民生保障加强地方立法,制定燃气管理条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道路运输条例、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开展贾鲁河保护协同立法。创新立法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备案审查工作,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寇武江代表说,近年来,全省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波动。面对困难挑战,要正视问题、坚定信心,拿出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徐强代表建议,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全省中小企业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李俊代表说,将切实发挥好新华社党的新闻重要阵地作用,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河南经济光明论。更加精准有效地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宣传阐释工作,更加全面真实地展现河南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更加亲切友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河南、信阳的发展故事。
刘建国代表建议,把加强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作为2024年省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高质量的自身建设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王庆代表说,要围绕贯彻落实报告中“挖掘文旅消费潜力”的部署,持续提供文化新体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工作,创新新时代优秀文化表达方式。持续创新教育新场景,开发五育并举课程。持续构建产业新生态,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创新联合体。持续探索出版新领域,加快“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布局。建议加大对出版集团创新发展的支持,像抓制造业一样抓文化产业,支持实体书店经营发展。
石三平代表建议,要加大5G、千兆网络等新基建的建设力度,加快“智算”中心前瞻布局,对新基建给予专项补贴支持。推动数智技术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出台专项政策予以扶持。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医疗卫生健康、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应用,提高发展数智化水平。出台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创始人和骨干技术人才认定办法,强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王成增代表建议,坚持创新驱动,聚合平台资源,推动省部共建国家医学实验室,加强省医学科学院建设,推动信阳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和重大医学研究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胡东利代表建议,工作目标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报告中提到,新扩充幼儿园公办学位的数量要适应出生人口的新变化、新趋势。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小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充电设备的配套。民生实事要落细落实,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要加快推进加装电梯等工作。
杨艳萍代表建议,要抢抓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强“双一流”学科建设,逐步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优化学科层次结构,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改革博士生、研究生培养方式,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布局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高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能力。
蒋元力代表说,新产业链发展要量质并重、以质为先,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培育中,要充分考虑人才、技术、规划、资源、市场等要素,善于运用科技创新成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