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光山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孙铁铺镇文化合作社让群众精神“富”起来

本报讯(上官幼林 张云振)1月22日傍晚,在光山县孙铁铺镇光明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门口,忙碌了一天的群众围坐在一起,观看由文化合作社带来的精彩节目。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近年来,该镇把发展乡村文化合作社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点亮“文明幸福星”的一项重要载体,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发展乡村文化繁荣振兴步伐,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取得良好成效。

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中,该镇积极探索文化合作社的创新模式,实现群众自我展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在乡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文艺轻骑兵”队伍,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在镇政府的指导下,6个行政村先后成立文化合作社,并依托“新乡贤联谊会”、基层商会等平台,吸收新乡贤、文化志愿者、退休职工、老干部等各类社员124名,积极挖掘探索在书画、广场舞、旱船、花鼓戏、豫剧红色历史等非遗方面的文化资源,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在营造亮点上做文章,调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唱乡音、演乡戏、授技能、磋技艺、传非遗……自发组织、自我展现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的热情和内生动力。在该镇“饺子宴”活动中,文化合作社成为聚集群众参与的“吸铁石”。此外,文化合作社还把公益演出和商业演出结合,发展了广场舞队、腰鼓队、豫剧队等,吸引群众加入,合作社的路子也越走越宽。

为做好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场地建设提升工作,孙铁铺镇扶持建设文化广场24个、主题文化游园4个、乡村大舞台2个,同时为3个社区、25个行政村文化服务中心全部配备音响器材,拨付民间艺术文艺器材采购专项费用8万余元,为助力文化活动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6个文化合作社累计开展文化活动180余场,吸引2万余人参观助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