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童
近日,息县第二高级中学退休教师夏义高获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熟悉他的人都说,这是实至名归。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自1981年从教至今40多年来,夏义高资助学生1000多名,金额80多万元。
1月15日,记者在息县二高见到夏义高时,他正把一个红包交到一名学生手中。
“我给你送一个红包,你要记住红包上的8个字。”夏义高对这名学生说,“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这名胡姓学生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靠种几亩地勉强供她上学。2021年,她考入息县二高,夏义高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为她缴学费,并每月给她200元的生活费。
接到红包的胡姓学生热泪盈眶,不知说什么好。她的班主任邹国强说:“夏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资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几乎把自己的工资全部捐了出去,令人感动。”
从1991年起,夏义高积极资助息县二高困难学生。他据学生具体情况,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资助。
夏义高说:“我资助学生是有原则的,更应该说是一种奖励扶助。两个标准:品学兼优,家庭困难。”
刚上班时,夏义高自己也很困难,但当看到那些刻苦努力而又因家贫学业难以为继的学生时,他很难过。于是,他就用微薄的收入资助这些学生,从此再也没有停止过。
“刚毕业时,我在息县夏庄镇高中任教,每月工资41元。我带的班上有黄姓两兄弟,他们刻苦勤奋成绩好,但家庭很困难。”夏义高回忆说,“我从工资里每月挤出10元钱给他们,鼓励他们努力坚持下去,一直资助他们到高中毕业。”
1985年,夏义高调入息县二高任教,妻子在单位倒闭后开始自己做生意,家里经济状况面临各种不确定。这年秋季开学,夏义高注意到一名张姓女同学情绪不好,总是闷闷不乐。原来,张姓同学的哥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她的父母因悲伤过度都体弱多病,家庭经济状况十分拮据,成绩优异的她随时面临辍学的窘况。夏义高又从微薄工资中,每月挤出10元钱资助她,持续了5年,直到她考上理想的大学。
进入20世纪90年代,妻子的生意越做越好,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夏义高的资助热情也越来越高,资助的学生越来越多,再也没往家里拿回一分钱工资。
夏义高的妻子说:“他在息县二高长年资助30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其他学校的一些贫困学生也来求助,他又在县一中和县二中各资助9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个学生每月100元,直到他们毕业。他做这些好事,我理解他、支持他。”
资助学生已经成为夏义高的日常,年年如此。2018年,学校安排夏义高到息县临河乡柿子园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后来转到临河乡余楼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乐善好施成为他所驻村的群众给他最多的评价。
“村里举办饺子宴,表彰文明户和先进个人,夏老师都是第一个出来捐赠。”夏义高的同事、时任息县临河乡柿子园村驻村第一书记殷科才说,“驻村几年,他自己为两个村子捐款近30000元。”
大半生捐出80多万元,夏义高可以说是一个“富翁”。生活中的夏老师面容清瘦,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衣着简朴,一部手机用了近10年,屏幕都磨花了也舍不得换……
提到未来的打算,夏义高坚定地说:“我希望余生能再资助100名学生、100名残疾人、100名困难人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