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一元复始之际,俯瞰豫东南大地,虽有冬日之寒,却因干事热情之高涨,处处暖潮涌动。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道路建设迈向冲刺,新规划新蓝图提上日程……豫东南高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正奋力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引擎。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豫东南高新区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强磁场”,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在人才集聚上,依托信阳师范大学信阳理工学院,着力建好人才的“引进培育、事业、安居、生活、激励”5个平台;实施工匠型人才供给工程,形成“三尖一企一匠”多层次人才体系。
“尤其是在成果转化上,我们着力打造‘三大中心’,以落地的明阳集团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中储国能压缩空气储能、科创集团储能全产业链项目等为牵引,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围绕签约的云知声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把联合共建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现代产业学院等项目作为支撑,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豫东南高新区有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碳”索未来,向绿而行。在“双碳”战略引领下,豫东南高新区坚定不移地把建设绿色零碳园区作为战略着力点,构筑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双高地”,健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两体系”,打造一站式绿色金融服务“一平台”,构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启动明阳集团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现代智慧电网项目,通过推广以使用新能源车辆为核心的节能低碳运输方式,优化园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实施重要节点配换电设施建设,用绿电赋能枢纽经济发展。
一面是高质量绿色发展,一面是高水平扩大开放。
“孤木不成林”。豫东南高新区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
当前,豫东南高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公铁水空”交通优势,强化与信商信才、豫商豫才的连心联动。紧抓苏信对口合作机遇,把豫东南高新区作为协同创新主平台,建设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园区,加快要素、市场、产能、规则等链接,打造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支点,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开放招商方面,重点打好“基金、资源、市场”三张牌,用好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和1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从税收、用地、金融等方面,制定符合豫东南发展阶段的政策体系。目前,已签约落地明阳绿色能源装备制造、科创集团12GWh新型储能、中储国能300MW压缩空气储能、云知声等产业项目。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座创新之“峰”在这里隆起,乘着新发展理念的东风,豫东南高新区将牢记殷殷嘱托,坚决落实市委“1335”工作布局,持续深化招商创新、服务创新、产业创新、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奋力实现“两个更好”书写豫东南新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