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楼畈村:文明花开幸福来


□本报记者 马童

日前,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捧回了省级文明村镇的牌子。这颗环南湾湖路上的明珠又多了一块硬实的招牌。

近日,记者来到了楼畈村,立刻被这里恬静的田园风光所惊艳。参差的古树纵横分割着片片茶园,白墙黛瓦的民居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柏油路通到家门口,这正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村一景,全村都是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这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硬件。”楼畈村驻村第一书记姚强对记者说,“这两年,我们提出‘田园芳华 幸福楼畈’的发展目标,更多关注了文化内涵和田园体验。”

楼畈村有很好的自然资源,如何让这些自然资源成为吸引人们前来的景观才是关键。

楼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玉宏说:“我们先摸清村里闲置资源的底,以集体土地入股的形式,引进了国有企业、私营公司共同发展,招揽乡贤返乡投资,目前已建设了大尖山露营基地、楼畈村旅游驿站、青云茶叶科创园等项目。”

楼畈村将资源变成景观,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村民守着资源就有收益。

为吸引城里人,楼畈村还想出了打造亲子菜园的办法,将村口和后山的几十亩土地开辟成菜园,让城里的孩子租去种菜。他们或是周末、假期和父母一起来自己打理,或是委托村里的合作社帮忙打理,收获时再来采摘。

“传承农耕文化,亲子菜园很受欢迎。”姚强说,“城里的中小学几乎都在我们这儿设有社会实践基地。”

楼畈村除了打造亲子菜园,还打造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充分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有白芍、赤芍、野菊花和白芷等中药材,在成为美丽景观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美丽”经济收入。2022年,楼畈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万元;2023年,突破30万元。

提到省级文明村,张玉宏说:“乡村环境整治和光荣榜评选,是我们下力气做好的工作。”

通过持续努力,和城里一样,楼畈村实现了垃圾日清日运。每户都能用上自来水,家家用上三相电,村组和入户道路长40多公里,真正实现户户通。村干部、党员带头在自家房前屋后种花种草,打造“五美庭院”,实现全村环境卫生达到“三无一眼净”常态化效果。

“镇里表彰乡村光荣榜,他们村乡镇级光荣人选是最多的。”董家河镇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李姝洁说,“几乎每一类光荣评选,他们村都有合适的人选。”

不仅乡村光荣榜如此,楼畈村的三星文明户也达到了全村的六成以上。

村民朱恩华家在2022年被评为三星文明户,提到对三星文明户的理解,她说:“我识字不多,我就知道要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孝敬老人,居家环境要收拾整洁……”

沿环湖路经过楼畈村时,会见到路边竖有一块大大的牌子——汪家拳传习所。“不会打拳不姓汪”,这里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汪家拳传承处。

“汪家拳本来是内家拳,为了传承,汪姓人开始对外传授。”楼畈村党支部副书记江玉梅说,“每年暑假会举办为期一月的培训班,6岁到16岁的孩子都可以免费来学拳。”

城里来楼畈村休闲娱乐的人多了,村里的农家乐地锅饭慢慢成了气候。记者走过大半个村子,便见到十余家,兰国顺农家乐就是其中的一家。

“我们家做地锅饭4年多了。”兰国顺说,“我家有鱼塘、茶园,来玩儿的人很多,很多都是回头客。”

兰国顺夫妻一个掌勺、一个跑堂,生意做得风风火火,这个农家乐一年能为他家带来十余万元的收入。

谈到村子的未来,张玉宏说:“我们围绕‘一心一廊两带五区’,把田园变景点、茶园变公园,鼓励群众多开农家乐、民宿,结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促进茶旅融合,发展康养旅游,实现‘田园芳华 幸福楼畈’的发展目标。”

乡愁何必寻他处,此处自有桃花源。

楼畈村,美丽乡村就在身边。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