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在共情与共鸣中共进


□李浩

近日,一个叫闻会军的中年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位70后的中年主播拥有3个化身——驾校司机“老闻”、擅长歌唱跳舞的“闻叔”以及习惯深夜EMO的文学爱好者“闻神”。近乎分裂般的作品风格的反差,以及对年轻人的强烈共情,触动了无数年轻人的内心。

闻会军被刷屏的背后,年轻人看似跟风,实则是借助玩梗发泄情绪,以此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比如说,一些年轻人会分享闻会军的EMO文案——“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人总要和握不住的东西说再见”等,借此传递对外“情感输出”的强烈意愿,颇有借“闻神”一用,来一抒胸臆、侥心中块垒的用意。在此时,“闻神”似乎成了“嘴替”,在整齐划一的刷屏浪潮里,个体仿佛充满了某种虚渺的勇气。如此,似乎也就免去了被质疑、被嘲笑的风险。这样看似无厘头的发疯,其实是极致的小心翼翼。

除了借“闻神”之言抒己之情,闻会军EMO文案大肆流传的背后,也有年轻人需要的共鸣与共情。过去,我们对年轻人有着更高的期望,在年轻人的感受中,这个世界是这样的:“躺平”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有钱是奋斗的结果,甚至个别企业家公开宣称“996是福报”。当然,发出这样的声音,是一些长辈认为自己在用人生的感悟来提点后辈,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注脚,在当下,我们更多的是要共情年轻人,共情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共情他们想要摆脱阶层的努力。

闻会军火了,但火的又不只是闻会军,而是那些能够切切实实以年轻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切身体会年轻人经历的人与事。在当下,共情年轻人,应该成为我们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能力,因为只有在共情与共鸣中才能实现社会的共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