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俊杰
冬日清晨,走在光山县文殊乡的乡间小道上,小河潺潺流动,一座座廊桥静卧在河流之上,亭台栈道随河蜿蜒,两岸草木随风摇曳,茶山隐匿在云雾之中,呈现出一派山水相依的田园乡村风貌。
不仅仅是文殊乡,在光山大地上,槐店乡、晏河乡、弦山街道……一个个乡村,依山傍水、白墙黛瓦,水榭亭台、鸡犬相闻;壮山河、万河、文殊河……一条条河流纵横交错,婉转萦回,绕村流淌,宛如一幅幅幽远雅致的水墨画,清新自然又古朴静谧。
这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色得益于我市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
2022年,光山县成功入选河南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总投资4.2亿元,综合治理河道总长度63.2公里。
以水为脉络,打造治水新样板
水系密布,绵延千年。
过去光山境内潢河支流部分河段淤塞、水系连通不畅、坡岸杂乱,到了雨季,还会遭遇洪涝灾害。
为了减少村民的洪涝灾害损失,为农民提供安居保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根据县内水系的实际情况,以恢复河道基本功能、提高农村河流防洪能力、保障农村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及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着力恢复片区内河流的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增强河流的生态安全保障,打造安全、生态、美丽、人文的农村水系。
“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水域岸线并治,打造县域特色综合治水样板。”光山县水利局副局长杨卫持说,“2022年,我们按照‘集中连片、打造示范样板’的指导思想,通过水系连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河道清障、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措施,对万河、壮山河、文殊河等进行整治修复,系统治理水环境。”
通过2022年度和2023年度项目实施,整体治理效果显著,村镇防洪标准由原5年一遇达到10年一遇。防洪保护村庄132个,防洪保护人口0.65万人,防洪除涝受益面积1.56万亩,受益村庄665个,受益人口2.6万人。有效化解了实施范围内的水安全问题,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
以村为节点,构建水美新家园
一湾清水,长堤缀绿。
走进文殊乡撞山寺村宋店村民组,乡间道路宽阔平整,景观廊道,观光亭,浮桥交相呼应,随处可见三两游人穿梭在栈道中拍照打卡。
看着如此惬意的美景,很难想象之前的宋店村民组曾是出了名的脏乱差。
“村里横七竖八布满‘碟子塘’,杂草丛生,垃圾遍地,道路狭窄泥泞不堪,交通不便。”谈及以前,村民直摇头。
随着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开展,宋店村民组通过发挥政府引导、党员示范、乡贤引领、全民参与、项目带动和健全机制作用,筹集资金60余万元,疏通河道,贯通道路,整修“碟子塘”、砌石坡、仿古护栏、路灯等基础设施,种植绿化树木、新建文化广场,景观廊道,观光亭,浮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初步建成宜居宜业水美乡村。
“现在,村里环境真的不一样了,水好景美,还吸引来了游客。”宋店村民组68岁的村民陈文广感叹道。
从“污水”到“清水”、从“死水”到“活水”,宋店村民组交出了满意答卷。
“项目实施以后,污染塘变成了产业塘、灌溉塘、生态塘,塘面面积从8亩扩大到了现在的16亩,既保证了全组168亩水田的有效灌溉,同时每年可出产鲜鱼1000余斤,净收入可达8000余元,村民组也有了集体收益,村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谈及村里的变化,撞山寺村党支部副书记方应勇十分欣慰。
以文为底蕴,助力产业新发展
依水而居,以水兴业。
光山县在水美乡村建设中,坚持把河湖水环境治理与美丽乡村、惠民工程、生态保护、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和利用深厚的水文化内涵,利用水域景观资源,在水治理中融入了人文景观建设,在提升村居环境的同时,开发亲水旅游、休闲旅游等乡村旅游和果蔬采摘休闲农业,使涉水旅游和农业休闲产业成为乡镇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一直听说东岳村人文景观丰富,还有草莓蓝莓采摘园,周末就带着孩子来游玩了。”在文殊乡东岳村,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游玩。
“我们因地制宜,发挥人文优势,围绕文殊寺进行水面扩建,打造‘石岸听涛’景观节点,加以生态化驳岸,添以古典园林特色。通过文殊观景、荷香栈桥等滨水栈道的建设,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还开展果蔬采摘、生态垂钓等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东岳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家告诉记者,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看到家乡的发展,纷纷选择返乡置业。
河道宽敞碧波荡漾,河岸悠长绿意盎然。通过全面推动水美乡村建设,光山县河道水质、人居环境和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如期而至,田野阔,溪水流,林畔村悠悠;茶话闲,集市忙,居民乐安康的美好画卷正在眼前呈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