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蕾 文/图
12月12日是浉河区湖东街道报晓新村社区美好邻里中心“开餐”的日子。还没到中午的饭点,社区居民陈荣明就已经来到位于美好邻里中心一楼的餐厅。“先来看看今天有什么菜。”陈荣明看着干净的餐厅,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退休了,老伴又在北京,有时候自己一个人也不想做饭。现在刚好美好邻里中心开始运行了,吃饭方便多了!美好邻里中心从建设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你看这里干净卫生,我们吃着也放心。”
这边大家在排队打饭,那边大家在排队充值饭卡。人群中,有退休在家不想做饭的老年人,有带着刚放学孩子的年轻人,也有像陈荣明一样独自在家要改善伙食的居民。大门外,还有居民正朝着美好邻里中心走来。
一楼除了餐厅以外,还有休闲区,主要向老年人提供一个文化娱乐的场地。从靠近美好邻里中心门口的楼梯走到二楼,是美好邻里中心的托养区,设置了22张社区托养床位,还有护理站、助浴间、无障碍卫生间等,主要向老年人提供日托、短托、长托3种形式的托养服务。
“这里原本是一个停放非机动车的车库,上下两层有800多平方米。现在小区机动车辆逐渐增多,非机动车辆减少,这个车库逐渐闲置了下来。为了更好地利用闲置车库,再加上网格员在日常巡格的过程中,有老年人提出社区养老的需求,就把这里改造成了美好邻里中心。”浉河区湖东街道报晓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露婷对记者说,“美好邻里中心由智慧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区和社区托养区3个功能空间构成,向上可对接浉河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可统筹指导辖区内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辐射带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打造智能化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别看美好邻里中心才刚刚开始运行,但是已经有老人预定床位了,同时还有不少老人打电话咨询托养服务。”报晓新村社区美好邻里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后续也将引入智慧养老,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
从养老到“享老”,报晓新村社区美好邻里中心的建成,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家门口”的养老,还会将专业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托短托、康复保健、助餐助浴、适老化改造等综合性养老服务,打通社区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小改造实现“大幸福”。报晓新村社区利用闲置车库改造美好邻里中心,让居民实现家门口养老,是我市以“1335”工作布局和品质生活为引领,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兜住底线、补齐短板、普惠可及的要求,加快补齐养老设施短板,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41所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4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所县级特困供养机构。
同时,我市加大扶持力度,激活社会力量参与,探索运营服务模式,激发运营主体活力,支持社会力量专业化、连锁化、标准化运营管理。因地制宜采取公建民营、公建公营、民建民营等模式,通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日间照料中心连锁运营,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稳步运营。而随着“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相信在信阳,越来越多的老人会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拥抱幸福的“夕阳红”生活。
记者手记
多层次养老 托起“夕阳红”
□韩蕾
在报晓新村社区美好邻里中心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话语是“真好”“方便”。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可满足老年人乃至社区居民的就餐、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需求,确实“方便”。
而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之前有些老人对美好邻里中心的建设持观望和不解的态度,但是建成运行之后,完善的设施、可口的饭菜暖了老年人的心,不解也变成了称赞和支持,确实“真好”。
“家门口”养老对老人来说是一种需求。因此,要想提高养老质量,就要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抓基础建机制、抓创新补弱项、抓重点破难题,围绕优化养老资源布局、增加优质普惠服务供给、创新城乡社区养老机制,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民生画卷正在我市徐徐铺展开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