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光山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乡村蝶变展新颜


□盛鹏 上官幼林

红色领航聚合力,沃野田畴满目新。

冬日暖阳,光山县花山寨长征文化公园里人声鼎沸,首届光山县“红色先锋”青少年英雄挑战赛在这里举行,沿途景色宜人的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让人流连忘返。

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光山县在大别山精神的指引下,充分发扬老区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围绕市“十百千万”工程部署,探索适合光山发展的经验模式,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不断推动和美乡村华丽“蝶变”。

产业兴旺点石成金

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大棚拔地而起,一排排菌棒整齐摆放,香菇像花朵一样簇拥在菌棒上,长势喜人。走进光山县十里镇的正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工人们穿梭在菌棒之间,轻轻采摘已经成熟的香菇,这些香菇随后被分拣走进郑州、武汉等城市的餐桌。

这家2019年成立的企业,是集食用菌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加工销售与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他们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信阳市农科院、信阳农林学院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已获得12项国家专利技术、欧美有机、健康富硒食品等认证,日产菌棒可达10万棒,已出口至欧美、东亚、中东等地区13个国家。

正和菌业每年临时用工达3万余人次,固定岗位工人400余人,年工资支出900余万元,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创收,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正和菌业只是光山众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该县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立足农业产业实际状况,规划并正在建设“一稻(绿色水稻)二油(油茶、油菜)三特色(茶叶、肉牛、蔬菜)”的一产布局。成立产业联盟,坚定走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目前,已发展油茶29.2万亩、茶叶2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14.2万亩、中药材4万亩。

农业规模化持续做大,该县推广实施“小田并大田”,将土地集中流转后由龙头企业和大户集约经营,培育了正礼、禾园、赛山悟道等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7家、市级9家。

农业特色化持续做优,该县聚焦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今年春季,该县对在种的8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筛选优化,推广种植5个优质水稻品种,并申报“光山蓝”绿色有机稻米品牌。已获得“市级”知名农业品牌30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4个、“国家级”知名农业品牌1个。成功创建省级油茶和茶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羊、肉牛产业入围2023年河南省肉羊产业集群和河南省养牛大县。

文旅融合风景独好

初冬时节,走进享有“油茶公园”美称的司马光油茶园,油茶花争先绽放,秀美蜿蜒的旅游公路像玉带环绕,万亩油茶林中,一个个深蓝色的塘湖像璀璨的钻石镶嵌其中,美不胜收。

光山县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绿色资源和秀美的山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众多,该县着力推动交旅文创出彩,加快构建覆盖全县的“快进慢游深体验”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实现交旅文创和产业融合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该县以全省“文产特派员”制度试点县为契机,探索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目前,已引进落地“文产特派员”项目10个。引进杭州余粮乡创,加快建成“东岳美好·刚刚好”未来社区;引进景德镇成皿居,建设融合茶、瓷、禅等美学的主题民宿……今年7月,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举办了为期24天的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共接待游客21.63万人次,同比增长134.9%。司马光油茶园、南王岗乡村会客厅、东岳村等地逐步发展成为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深入推进项目建设,该县依托县国有企业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投融建运”一体化,通过从国开行和农发行融资11.7亿元,实施乡村振兴精品旅游一期、二期项目,自行建设和运营,去年,示范区实施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52.7亿元,完成投资22.7亿元。今年,又谋划项目32个,总投资38.61亿元。同时,在每个乡镇以集镇为核心,正加快推进24个示范引领村建设,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全县共创建生态宜居村组99个。

擦亮旅游名片,绘就“美好家园”。该县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产业为基础,打造“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链,推进农业结构转型,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突出文化引领作用,立足传承非遗文化,在东岳村建设花鼓戏文化传承中心,创编大型红色花鼓戏《花山寨》。立足弘扬红色文化,深入开发宣讲“大别山党课别样红”系列党课,加快推进全域红色研学体系建设,已接待30批研学团队2万多人次。

党建引领筑梦乡村

党建强,人心聚,乡村兴。

光山县坚持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以“十百千万”工程为载体,推进乡村人才回归、资金回归、功能回归,实现乡村业态兴旺、生态宜居,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筑牢坚强堡垒,该县以“支部联支部”为抓手,立足单位、部门职能资源优势与基层基础需求,按照“一对一”方式,将县直单位党支部与示范区44个村(社区)党支部科学结对,提高村级党组织建设水平。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农村“五星”支部2个,“四星”支部8个,“三星”支部16个,“二星”支部13个,创建社区“三星”支部3个,“二星”支部2个。在示范区划分基础网格209个,专属网格30个,配专职网格员721人,实施“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通过“H型数字平台”共处理事件3276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为群众办实事200余件。

实施“领头雁”工程和“春苗计划”,加强基层队伍管理,坚持头雁队伍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示范区44个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100%,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5.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43.2%。培养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87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84人。

构筑人才回归高地,建立乡土人才工作站3个,开展一系列专题技能培训,培训保育、美容、电商等方面技能人员814人,培训乡村建筑工匠174人、高素质农民126人、茶产业从业人员54人。目前示范区已入库人才691人,其中农村绿化、建筑工匠等专业人才276人、种养殖人才162人。实施“科技特派员建功示范区”活动,从茶叶、畜牧、苗木花卉等专业领域中选派10名科技特派员,围绕水稻育秧、油茶种植、茶叶加工、畜牧养殖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55场次。

幸福生活入画卷,和美乡村看今朝。老区光山正在乡村振兴路上奋力破茧成蝶,书写华章。

(供图 光山县委宣传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